中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路基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市政道路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质量。路基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需要从施工准备、料场选择、基底处理、填筑施工、路基碾压等多方面同时入手,才能确保施工质量,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对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进行探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应用
一、工程概述
某市政道路,起讫桩号为K4+540~K9+020,全长4480m,全线采用“主路+辅路”形式,其中主路为双向六车道,辅路为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72m,其中道路红线范围宽度58m,两侧各有7m绿地带,设计时速:漓湘路-思源南侧段为50km/h,思源路南侧-机场高速段为60km/h,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拟建道路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本地区分布的土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①杂填土、②耕土、③淤泥、④粉质粘土;残积层(Qel):⑤粉质粘土、⑥粉质粘土;白垩系戴家坪组(K)砂砾岩、泥质粉砂岩:⑦1全风化砂砾岩、⑦2强风化砂砾岩、⑦3中风化砂砾岩、⑧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⑧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二、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要求
1、对强度有极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流量不断增大,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道路路基强度不足,会导致市政道路出现变形、车辙、沉降等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市政道路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路基强度主要受基底土质影响,常见土质特点和处理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常见土质特点和处理方法
.png)
所以,在具体施工中,必须根据工程地质等实际情况,切实做好路基填筑施工,确保路基施工的质量和强度能满足实际需求。
2、对路基的稳定性也有极高的要求
路基是市政道路质量保证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市政道路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如果路基工程不达标,也会降低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具体施工中,路基工程的稳定性和周围的环境因素、水文地质因素、天气因素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在进行路基填筑施工时,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选择与之相适的路基填筑施工技术,才能在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市政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市政道路的全寿命使用周期。
三、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
1、路基填筑施工要点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基填筑施工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施工要点:
(1)在进行路基填筑之前,要按要求对地基进行全方位的现场勘察,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并要对填料进行全方位试验检测,包括土的液限、塑限、颗粒分析、标准击实试验、CBR值等各项性能试验,将试验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保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段落,进行长度不少于100m的试验段填筑施工,确定路基填筑施工的预沉量值、每层虚铺厚度,选择合理的压实机具、确定压实方式、压实遍数等参数,并对各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保存,以确定路基填筑施工的各项关键施工参数,这将有利于后续施工组织,便于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
(2)在进行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时,要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编制路基填筑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督检查。
2、路基的填筑施工
路基的填筑施工是路基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因此路基填筑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并遵循“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流程,以提高施工效率以及节约成本。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施工测量。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复测、校核,复测结果与设计图纸一致后,开始进行测量放样。放样线路中心桩和路基边桩、中线、水准等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依据中心位置、地面高程、横断面尺寸放样两侧边桩、包括路基的边缘、坡度、坡脚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并预留超填宽度50cm。后续施工过程中,为便于平行作业,测量放线工序在静压收面结束前即可开始,与压实路基压实同时进行。
(2)基底处理。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树根、杂草、淤泥、建筑垃圾等不良质土进行清除处理,清除完毕之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底整平、碾压或换填处理。
(3)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按照“区段流程法”横向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施工。分层填筑的松铺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一般不应大于30cm,且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低处开始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部填筑。填筑时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摊铺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在填筑场地按照每车土方的数量及摊铺的厚度,用6×8m白灰网格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为了保证填筑边缘的压实质量,每填一层都应进行施工放线,并在填筑时将两侧路基各加宽50cm,填筑后按结构尺寸刷1:1.5的坡。
(4)摊铺整平。用推土机按全路基面宽均匀摊铺,边部厚度以所挂的边线高程为准,同时注意清除填料中的草皮、树根等杂物。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不应有粗集料或细集料坑,可以先用推土机推平,然后用光轮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再用平地机进行初平,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且在摊铺过程应控制横坡在2%~4%之间,便于排除路基积水。需要铺设土工格栅做路基补强处理时,应先检查上层填土的压实度。压实度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且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土工格栅的铺设。土工格栅铺设完成但未覆填土前,禁止机械设备在其上行驶。
(5)洒水晾晒。要严格控制路基填土填料的含水量,要确保其在最佳含水量内。如果路基填土填料的含水量相对较高,可以采用将填料在路基上进行摊铺,并松土晾晒的方法,从而降低填料的含水量。如果填料的含水量较低时,会降低压实效果,此时应洒水以提高含水量。在洒水作业时可分三步进行:填前洒水,湿润底层;初平前按计算的需要量洒水;密实碾压前再补洒1次,防止表面水分过度散失而松散。
(6)碾压密实。在进行碾压之前,要检测填筑层的平整度、厚度、宽度、纵横坡度,在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路基碾压。若不符合要求,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整修处理,直至符合要求。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的原则,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且相邻两行碾压轮迹重叠不少于压轮宽度的1/4,防止漏压。碾压时按照初压、复压、终压三步骤进行,初压宜低速,复压宜中速、终压应快速。且碾压过程中宜用环刀法或灌砂法跟踪检测路堤实际压实度。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不合格的应进行补压后再做检查,一直达到合格为止。
(7)检测签证。实施过程检测,在洒水或晾晒到一定程度后,即行检查填层宽度、纵横度、松铺厚度和含水率。符合要求后可进行初压,防止含水量发生变化。在终压后进行压实度检测,细粒土可用环刀法检测、粗粒土用灌水法或灌砂法检测,检测频率为每层每1000㎡检测一组(3点),路基上路床除进行压实度检测外,还应进行弯沉值检测。当路基压实度、宽度、平整度、纵横坡、弯沉值等所有检测项目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8)路基整修。在完成路基填筑施工后,还要对路基进行整修。整修后的路基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路基的整修工作一般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将路基填筑施工后多余的材料以及一些废弃料清理出施工路段,然后对此路段的路基边坡进行相应的绿化施工。
3、市政道路路基填筑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在路基分层填筑压实过程中,每一层完成后都要立刻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一般包括压实度、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中线偏位及路堤边坡等,上路床还应进行弯沉值(0.01mm)检测。弯沉值和压实度一般分别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和灌砂法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如果路基表面需要补填,则应遵循“宁高勿低、宁刨勿补”的原则,须翻挖一定厚度的压实层,然后再补充填料进行压实,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若边坡宽度超出设计要求,则要切除超出的部分,并重新进行夯实;若边坡宽度不足,则要采用挖台阶的方法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严禁边坡贴补。
四、有效控制路基填筑质量的措施分析
对每一层的路基进行填筑压实之后,都应该进行质量的检测,保证整个道路的质量。对于该工程而言,使用了灌砂法的检测方式,在质量检测工作中,还要对路基的高度和宽度进行复查,保证工程质量没有问题。对每一层的填土检测完成并合格后,都要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留存书面验收记录,然后才能继续进行上层路基的填筑操作,否则当第一层填筑土不合格后,还继续进行第二次填筑操作,要返工的工程量会非常大,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浪费了施工时间,耽误工期。在路基填筑时接近路基设计标高时,应提高对路基高程的测量检查力度。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检查,确保工程竣工后,路基的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中线偏位及路堤边坡等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深入分析了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填筑施工技术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市政道路后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所以,具体施工中,要根据实际要求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并制定施工规范和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变草.市政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9(6):42-43.
[2]邓山哲,王东,王书.关于市政道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0):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