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继承和创新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20期   作者:张新伟
[导读] 如今实施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学校教育也更加重视艺术教
        摘要:如今实施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学校教育也更加重视艺术教学,把艺术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初中美术老师要实施有效的美术教学,把泥塑艺术融合到美术教学中,促进泥塑艺术的有效继承和创新发展。本文研究和分析了泥塑艺术的继承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泥塑艺术;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继承和创新
        泥塑艺术发起于民间,流传了三千多年,具有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同时,泥塑艺术也是美学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开展和融合泥塑艺术教学,是对泥塑艺术更好的传承。如今实施了课程改革,在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形式,实施泥塑这种传统艺术的有效继承和创新发展,进而有效扩大其艺术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1、重视泥塑艺术塑造,增强学生美术创作思想
        艺术教育需要长期发展和教育过程,需要老师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艺术气息浓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进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以生态学视角分析,良好的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推动人和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每个学科的教学都和环境有密切联系,美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技巧,教学中需要和实际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自我提高。美术老师在进行泥塑艺术教学中,更要重视泥塑艺术塑造过程,进行教学实践中有效对学生美术创作思想有效培养,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泥塑内涵及艺术思想的理解和感悟。泥塑艺术可以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有效提高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美术老师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美术创作积极性。美术创作灵感很多都来自生活,泥塑艺术创作也和生活关系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泥塑艺术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参与。教学中,要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老师要有效把握美术教学突破口和衔接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对丰富的生活实施有效体验和感受。学校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利用相应的地理环境及地域特点,有效开展泥塑艺术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有效培养,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老师是教学的引导和组织者,要和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在泥塑艺术塑造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对相应作品仔细观察和感悟,增强学生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技巧,让学生的泥塑作品更完美。促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和创作思想,提高美术课堂教学优势和效果。
2、重视泥塑艺术教学,有效增强学生创作和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是为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进行有效培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达到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初中美术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创建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重视泥塑艺术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和实践能力。具体教学中,学生要和老师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动手操作,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泥塑艺术欣赏能力。老师要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现,调动学生实施美术学习和创作欲望。自然环境丰富多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实施自然环境探索,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作思想。例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当地的古建筑等,然后用泥塑创作小人、建造城堡宫殿等,把学生对自然、社会的感悟融合到自己的泥塑作品中。因为学生体验和感受泥塑创作过程,融入趣味浓郁的生活,这是教学的乐趣,也是学生学习的乐趣。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泥塑构造方法后,老师组织相应的活动,实施知识和技巧的扩展,引导学生有更高思想,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艺术美感、审美技巧、美术欣赏能力等有效培养,使学生在自己亲手操作过程中,表现和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例如,组织学生使用泥土进行创作动漫人物、动物,对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进行观察,展示不同的人物、动物造型,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考和研究。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也有不同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应用情感教学,实现老师和学生和谐统一,实施良好的课堂美术教学。因此,老师要对学生不断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方法进行研究讨论,相互分享自己的美术心得,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创新泥塑艺术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美术创作技巧
        进行泥塑艺术有效继承和发展创新,重要的是要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整和创新,美术老师要以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泥塑艺术学习,进而提高其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泥塑创作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身边的新奇事物感兴趣。老师组织学生对自然环境观察,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其对相应的泥塑作品创作有积极性。泥塑创作需要耐心和毅力,进行作品创作时,要有良好的心态[3]。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仔细巡逻,对学生作品进度实施轮流检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要导致泥塑作品半途而废,要坚持完成,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学生完成了泥塑作品,会有成就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教学中可以把相应的动漫人物作实例,引导学生创作。例如花木兰、加菲猫等,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相应作品进行模仿,创作中老师要引导和提示,使学生热爱泥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施有效创新,感受到泥塑艺术的美和价值。并且,进行泥塑作品创作前,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文化背景,分析泥塑作品艺术价值,使学生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3.2结合学生的活跃思维,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
        实际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考虑初中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结合美术知识和泥塑作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分享,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活跃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技巧。比如,进行“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教学时,引导学生收集和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宗教雕塑艺术相关内容,感受和体验相应的艺术美,小组成员要对其实施分析和总结,并进行小组间分享,讨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和审美情趣。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团队,以团队合作实践的方式,对老师布置的泥塑艺术教学任务集体研究,分工合作,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比如,进行“现实与理想”的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结合外国古代雕塑艺术,寻找雕塑和时代的联系。老师引导班级学生进行泥塑雕塑艺术作品思想、形式等进行评述,积极探索,相互间配合实现雕塑艺术的了解和正确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泥塑艺术教学对美术教学有重要作用,可以对学生的创作思想和实践能力有效培养。如今社会更加重视美术教学,初中美术老师要对泥塑雕塑艺术创作高度重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学习到美术创作和学习技巧。老师对学生实施引导,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美术创作欲望,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光弼. 泥塑在农村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2):90-91.
[2]徐晓斐, 李民. 济南民间泥塑走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探究——以济南薄自洋泥塑为例[J]. 现代交际, No.461(15):12-13.
[3]刘飞.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 文存阅刊, 2018(4):139-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