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仅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开展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成长。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展开分析,探讨培养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结果导向,而是过程导向,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发展过程,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保障身心健康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必须促进初中体育学科的教育改革,加强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一、初中生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思维定式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理解多停留在跑步、做操等固定形式,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却没有认识到体育课堂有丰富的开展形式以及对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课堂,呈现出多元化和趣味化的特点,可以给学生营造新颖自由的学习空间,改变学生对于体育的抵触和畏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的落后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优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死板僵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经验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教师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教学成果与教学目标不符,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致使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限制。
(二)教学内容死板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对于教学计划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致使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满足不了素质教育的需求。体育教学死板僵化不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会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许多教师将体育课等同于体育锻炼,忽略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一味安排大量枯燥乏味的体育活动,从而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
(三)教学设施匮乏
要想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实体育教学的课堂内容,就需要有场地和相关体育设施的支持,然而在初中校园,由于学校对于体育学科的轻视,学生的运动场地十分有限,体育器材匮乏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多样化的需求[2]。教学设施的落后导致学生无法感受体育的乐趣,长此以往将丧失对于体育的热情,十分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个人身心的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一)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初中体育课堂的死板沉闷以及学生缺乏兴趣和热情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初中生好动贪玩的性格特点,将游戏融入到教学当中能够很好地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增添趣味性的作用。游戏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是要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平衡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反应性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当下十分流行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辅助。教师可以让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大圈,按照一定的速度绕圈行走,教师随机喊出一个数字,学生要根据数字选择与身边的人“抱团”,人数错误或没能成功“抱团”的学生就要被淘汰并进行相应的“惩罚”,可以是俯卧撑或短程跑。教师要注意根据游戏进行的阶段适当地加大难度,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以比赛培养合作精神
体育竞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和奋斗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实践能力,还能在群体竞赛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得比赛的成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也要适当地组织一些群体竞赛的项目,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收获友谊、体验合作的乐趣,也能为学生步入社会提前打好基础。
例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小组接力赛等形式都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避免组别之间性格和身体素质相差较大,实力过于悬殊而造成比赛结果的不公平现象。此外,不同学校间还可以组织校级比赛,在校内通过比赛胜出的学生,可以组成男子篮球队和女子排球队,代表学校进行比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培养集体荣誉感,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三)加大资金投入,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要为体育学科的教学提供充足的场地和设施支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大对于体育学科教学的资金投入,更新体育设施,扩展运动场地,建立多功能体育场馆,满足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的需要,如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以及网球场等[3]。
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如运动会、年级比赛和校级比赛,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劳逸结合,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促进了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身体发育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在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不能让繁重的学习任务挤占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学生丧失对于体育的热情,缺乏青春活力。因此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全新且多元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4]。
参考文献:
[1]周军平.基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20(05):144.
[2]沈亚飞,李启迪.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视角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例析[J].体育教学,2020,40(01):8-9.
[3]李正华.浅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才智,2020(02):37.
[4]杨永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实践教学初探[N]. 黔西南日报,2020-01-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