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塑造的重要阶段,形成了对身体的审美观念。这一阶段的学生因上课而紧张、紧张,而音乐舞蹈模块课程的开发可以放松身心,增强艺术鉴赏力,促进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效率。但由于入学压力大,学校和家长对音乐舞蹈模块课程并不重视。虽然国家对艺术欣赏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课程要求,高校也开设了音乐课程,但高校开展音乐舞蹈模块课程的积极性不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的实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中音乐;舞蹈模块课程;实效性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师应在多方面重视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在音乐舞蹈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学校领导要注重教师技能、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其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一、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概述
音乐和舞蹈都能表达人们的情感。音乐能使人的身心在听觉上得到放松,舞蹈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二者结合后,音乐可以通过声音使舞蹈更加生动。舞蹈有助于音乐在形式上创造情境,音乐不会与舞蹈重叠。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舞蹈可以使舞蹈更生动、更完整的音乐课程体系,这也是高中美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中音乐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人格和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艺术教育中,舞蹈模块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在我国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一直在进行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内容,如音乐、美术教学等。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而且要具备艺术素质,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舞蹈是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教学现状
(一)针对性教材资源匮乏
在课堂教育之前,教师必须准备好课程内容,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工具。但学校忽视了音乐舞蹈模块课程,导致音乐舞蹈模块课程教材匮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二)教学设施落后
学校对音乐舞蹈模块课程重视不够,导致教学设施落后,即使是在发达地区。多数学校不开展舞蹈模块教学,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舞蹈活动大多是在空旷的场地或无人值守的多媒体教室里进行的。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学校,即使有相应的舞蹈教室,教室设备也不齐全,地板、镜子、杠杆等设备也不齐全,有的不能根据学生的身高调整高度,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使用录音机,相关音视频的数量很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资队伍不完整
教育改革前,人们对艺术教育并不重视,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直接导致了我国音乐舞蹈教学范围的局限。艺术教育的对象主要是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学习音乐舞蹈的学生。艺术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舞蹈、音乐、表演、编舞等行业,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在相关艺术团工作,不选择担任教学教师。在学校的艺术教学中,音乐教师不仅担负着音乐教学的责任,而且还担负着舞蹈教学的责任。
三、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教学改善措施
(一)树立教学观念
教师是第一个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人。
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运用现代教学观念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教学互动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情操。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高中生虽然有辨别和欣赏音乐舞蹈的能力,但仍需要通过专业指导加强艺术修养。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上岗制度,同时要让教师养成对教学表现进行反思和反馈的良好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音乐舞蹈教学不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而应该让教师放松教学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优化课程结构
不同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结构时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我国的综合教育虽在不断发展,但高中音乐课程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导致学生对舞蹈音乐内容认识不足。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乐舞理论研究意识,更新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在优化课程结构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探索具体的课程模块。
(四)加强教育思想认识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中音乐舞蹈模块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该模块的内容。教师要正确认识中学音乐教学的意义,在校园内进行宣传,普及音乐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同地区学校的发展和趋势存在差异。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根据自身情况解决教师和教材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高中生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和舞蹈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不同的音乐和舞蹈。
(五)音乐与舞蹈课程评价标准
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是音乐舞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过程评价中,既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又要结合各教学模块的实际内容。也可以将课堂互动和音乐舞蹈课程创新纳入过程评价。在过程性评价的同时,以学期末的结果性评价为补充,形成综合性、综合性的评价。
2.注重学生思维过程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的行为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应从中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辩证地评价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要鼓励发散、创新、举一反三的思想,引导不合理、偏执、狭隘的问题。这种评价模式既能在保持学生自尊的同时,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改正错误,又能调动学生学习“乐舞”课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音乐舞蹈模块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学校应遵循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步骤,重视音乐舞蹈模块课程,教师也应将音乐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新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与舞蹈”模块综合教学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9(32):78.
[2]朱文青,刘永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下音乐与舞蹈课程设计案例[J].黄河之声,2019(17):91-92.
[3]边桦.试论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的实效性[J].名师在线,2019(2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