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浅析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20期   作者:王凡音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与深化,小学音乐教育也呈现出了翻天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与深化,小学音乐教育也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完成了音乐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的有效推广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以“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音乐;教学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关注点逐渐向精神生活发展,小学音乐中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生活的结晶,作品中都充满着演唱者与作曲家的丰富情感。在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审美,还能健全人格,完善情感世界。激发对事物的敏感程度,进而实现潜能的发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方面,树立正确价值观,健全自身人格。
        1、“以人为本”理念的概述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学音乐的培养目标也是如此。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其音乐方面的熏陶,能引导学生抒发自身的情感,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考能力。同时,利用变动的音乐音符,加强对学生反应力与敏感程度的训练,使其发展更具个性化与独立性。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为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革新小学音乐的教学理念,创新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1]。
        所谓以人为本指加强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积极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出发点,立足于学生音乐知识的基础,让学生带着兴趣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兴趣是学生的主动加入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的赞赏、家长的表扬,以及学生之间的认可,是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手段。通常情况下,活跃的教学氛围,有趣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根本。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地培养实用性以及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2、“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新途径
        2.1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会经常开展一些音乐活动,而且教学收获颇多,例如,“音乐夺星活动”,在活动中笔者设计了很多的具体项目,比如全体学生大合唱,要求学生在歌唱的时候姿势大方,旋律完整而又准确,歌声中富含丰富的感情,而且带有极高的参与度。赋予每一首歌曲四颗星,完全实现上述的四个要求可得满分。任何一项不达标,都要扣除相应项的星星。
        还可以采取音阶接龙的方式,选定一个目标歌曲,每一位学生唱一句,每个人一个音,能达到一次性通关的可以得到两颗星,每一道关卡给两次更正的机会,如果更正对的话,可以不减星也不加星,如果三次都没有正确就要减掉一颗星。整个过程每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都需要能成为那可最耀眼的明“星”,课堂氛围也在紧张中充满着兴奋。
        在所有的活动项目中,独唱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方式,每位学生在自愿的情况下都能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曲,要求与合唱的要求相同,如果能加入动作表扬的话,可以在加上一分。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几乎每位学生都能登上“舞台”,无形中让教学氛围达到了极佳的状态。

最终,星星最多的学生为本期优胜者,通过活动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表演能力,充分的发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2]。
        2.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从动画片中学习音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逐渐的走进了小学音乐课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动画片几乎是每个小学生的爱好,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采取播放动画片的形式,实现学生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教师可以合理的选择一些动画资源,通多对动画片音乐的科学重组与筛选,并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并在动画片中插入歌曲。例如,《西游记》、《熊出没》、《机器猫》、《猫和老鼠》等,都是学生较为喜爱的动画,且音乐的旋律与节奏都较为明朗,属于优秀音乐作品的作品范畴,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学生审美的效果。
        缺乏审美体验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弊端,不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远离了音乐的本体结构,更是消减了音乐自身的教人育人的功能。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充分的体现人物的情感,以及作者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而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审美的诉求,实现了对音乐思想的深度开发与挖掘,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美妙的世界。因此,将优秀的动画作品带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切合新课改精神,同时也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2.3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灌输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无论是认知事物,还是动手、动口能力方面,都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接受音乐能力、音乐敏感程度,以及理解音乐作品方面,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认知到音乐教育的本质,它主要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目的,而不是培养音乐家以及演奏家。充分地认知到音乐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实现调节学生学习情趣与陶冶情操,进而实现学生智力的发展、学习意识的增加。
        音乐以挖掘学生智力为基础,激发了学生智力的活力,进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充分的发挥出音乐学科的综合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走向多方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将教学侧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审美教育方面,以音乐审美为根本,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深度挖掘音乐教材,完善教学手段,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3]。
        2.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学生教学主体位置,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本质性的改善与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价值,自主探究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发展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例如,在节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探索敲击方式,为曲填词,或者改编歌词等,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着创造的美。
        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设计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珈宁. 浅析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J]. 中华少年, 2018(22):108-108.
[2]罗娟娟. 情景交融流淌音乐美——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 新课程, 2019(10):128-128.
[3]魏翠华.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 新课程导学, 2019(5):64-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