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永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37000
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项技术,为了能够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有一个了解。本文切合实际在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起到作用的基础上,详细的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施工操作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论述之后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工艺技术
前言
作为一种常见的防裂缝措施,后浇带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外部温度的变化不同,钢筋混凝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和膨胀现象,从实际上来看,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裂缝问题。为了减少裂纹的出现,应当从结构设计和施工流程上做好规范化的调整。一般来说,会将结构分为多个部分进行开展,通过构建合理有效的收缩和膨胀体系,提升整体的扩充度。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混凝土的填充工作,需要从整体的结构体出发做好一切的安排。结合不同结构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全面浇筑。不同部位的后浇带具有不同的强度,可以提升整体的稳定性;至于消耗模板的措施上,后浇带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新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纹现象,防止不必要的裂缝产生。
1后浇带在建筑过程中的作用
从现代建筑施工环节来看,由于技术的繁杂性使得施工的期限逐渐延长。加上外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使得建筑结构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环境温度直接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效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预留一定的裂缝有助于施工的开展,因为可以保证混凝土在收缩和扩张的时候能够将压力全部地释放。为了提升整体结构的耐久性,还需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温度调整,减少裂纹现象的出现。此外,裙房的结构和设计问题也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效果,主要表现在外在压力的作用会让地基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严重的会造成沉降现象。为了能够从源头上做好问题的处理工作,需要采用后浇带作为主要的施工技术。借助构件对板块进行分割,充分计算沉降量的大小和浇筑的相关时间。尤其是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外部的压力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总的来说就是:先对建筑结构整体进行施工,接着对裙房进行施工,最后关注后浇带施工内容。
2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2.1 对后浇带进行设置
2.1 1 关注合适的间距
留设一定的空间在图纸之上,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能够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实际的间距可以根据施工的实际内容进行调整,不必拘泥于图纸上的设置。
2.1.2 保证宽度的合理
在整个施工的环节中,为了能够使整体的结构实现有效的切割,需要充分管理各个板块。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的楼板来说,钢筋在受理作用下是不允许被切割的。一方面可以保证整体的完整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整体的施工安全;后浇带的跨度过大,那么就得对受力钢筋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需要进行焊接,只有这样可以减少外部压力对其内部的影响。合理设置后浇带的宽度,以现实结构的情况做好宽度的预测,通常控制在850±150mm之间。
2.1.3 选择合适的后浇带位置
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地方设置后浇带。通常来说,后浇带是不会在剪力墙的中部设置的。通常会在梁板的反弯点进行力度设置,从而提升整体的抗压能力。
2.1.4 选择合适的后浇带断面形式
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断面和后浇带的断面具有一致性。为了减少变形现象,应当杜绝出现直缝现象。
2.2 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领
2.2 1 浇筑时长
通常来说,在两个月之内混凝土就能完成相关的收缩工作。至于高层建筑和裙房,需要充分考虑沉降问题。只有沉降完成之后,才能够开展下一步的浇筑工作。高层建筑的施工和裙房施工是同时进行的,按照自身的特点安排合理的时间进行全面控制。
2.2 2 合理选择材料
选择的混凝土水泥应该具有无收缩性,这是挑选材料的关键所在。在施工正式开展之前,还应该对膨胀外加剂和混凝土的材质进行调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提升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2.2 3 做好一切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严格遵从图纸的设计内容,预设合适的模板服务于浇筑的各项工作。钢丝网模板是最为常见的浇筑模板,应当保证钢丝网内部的排列紧密合理,其材料的大小也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建筑质量深受模板的影响,所以应当采用更高的强度来提升模板内部的稳定性。如果高层建筑和裙房之间的连接宽度超出一般水平,那么会给地下室的大梁带来一定的压力。一方面会损毁支撑的整体构建,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2.2 4 浇筑混凝土
第一,结合施工方案内容对整体的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第二,在浇筑后浇带的过程中,需要从水平方向进行调整,合理控制钢丝网模板的压力;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在浇筑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振捣,需要保证钢丝网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第三,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水泥浆过多的流失,应当控制好模板和振捣器之间的距离。
2.2 5对垂直浇筑进行科学处理
在混凝土完成垂直浇筑之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进行冷凝。借助压力水对混凝土进行冲刷,直到骨料完全展现。在冲刷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模板的清洁度。此外,结合施工图对冲刷的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在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初步凝结的现象。
2.2 6 选择合适的后浇带施工温度
充分保证新老后浇带砼能够充分的结合,以合适的温度来实现浇筑的各个环节。从热力学定律出发,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收缩膨胀率,应该按照10℃的标准进行调整。收官后浇带砼需要把握合适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破裂现象。通常来说,浇筑后的两天之内可以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
2.2 7 浇筑后处理
后期的清理工作应当将重心集中在裂纹缝隙之间的污垢和积水上。通常来说,选择合适的挡水转在后浇带的间隙中进行调整。在缝隙的内壁上,涂抹防水材料可以提升后浇带的整体性能。最后,设置合理的隔离带来提升后浇带的整体效果。
3控制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材料质量问题
严格要求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步骤,避免出现过度的跑浆现象。禁止留直搓,因为会造成后浇带的缝隙过大,出现严重的漏料现象。所以选择斜坡搓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提升整体的密度。以上的原因无法从施工规定的进度开展,会造成不同阶段的停工现象。在此期间,混凝土浇筑如果不能和后浇带进行完整的调整,那么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沉降,直接破坏整体的结构。
3.2 设置合理的后浇带
目前人们更加关注后浇带的设置问题,因为会关乎到整体的施工流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后浇带的作用,需要及时释放约束应力。特别是面对一些混凝土开裂的现象,应当选择合适的方式最后交代进行留设。结合施工具体情况,科学分析相关原因,找出其中的留设内容来减少沉降现象的发生。
4结语
总的来说,后浇带是建筑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与此同时,应当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工程逐渐推进。所以,在正式进行后浇带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充分地勘察当地的施工环境,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提升整体的性能;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整体进度,应当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施工工序完成之后, 还需要从保养工作着手,通过系统科学化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推动企业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荣杰.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1763-1763.
[2]孟迎新.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 建材与装饰,2017,(49):30.
[3]逄丽.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7):1615.
[4]李淑清.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1667.
[5]盛万禹.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 装饰装修天地,2016,(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