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提问艺术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8期   作者:朱叶萍
[导读]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幼儿开展语言教学能够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摘要: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幼儿开展语言教学能够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有效的提问方式,能够对幼儿语言能力以及语言意识进行充分的发掘,并且提高幼儿拓展思维的能力,同时,正确的提问方式还可以帮助幼儿组织语言和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要对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进行思考,将教学目的以及内容作为前提和基础,提出有效、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且通过所提出的问题来有步骤的引导幼儿开展思维活动。本文就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教学活动、有效提问、策略
        在幼儿教师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是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提问,教师不仅可以明确幼儿对于问题的思路以及想法,还能够有效锻炼和引导幼儿正确看待问题和事物,从根本上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想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将提问划入到备课重点之中,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对提问方式、内容、问题角度、引导方式等实施全方位分析和综合考虑,确保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作用。下面就分析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幼儿园教学中语言活动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幼儿组织、表达语言的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第一阵地。而提问则是引导幼儿,展开师生互动的关键。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它贯穿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恰当、适宜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效支持和推动幼儿深入学习和探究。
        但是,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教师们往往忽视提问的作用,很少有教师在提高设问技巧上下功夫,因而许多教育活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如何让提问更有效,更好地帮助教师组织语言活动呢?本文对语言教学活动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艺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这两个问题,做了一些研究与探讨。
        一、语言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简单,缺少启发性。
        如:小班看图讲述《大熊猫在干什么?》中问:大熊猫在踢什么?大熊猫在玩什么?虽然,幼儿很快做出正确回答,但不用思考,更不需要作出努力和探索,这种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无助幼儿思维发展。
        2、提问缺乏目的性。
        提问没有围绕教学的目的和教学重点去设计。如:小班语言活动《逗蚂蚁》中,教师出示图片(蚂蚁)问:这是谁?它在干什么?蚂蚁可爱吗?这组提问的目的只是为了提起幼儿的兴趣,但偏离教学目的的提问太多了,没有重点。
        3、提问过于笼统。
        提问的内容概括而不分明,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大班散文诗欣赏《风在哪里?》让幼儿听完第一段后便问:“你觉得这段散文诗怎么样?美吗?美在哪里”这一提问的内容包括范围比较广,幼儿感到无边无际,结果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难以作答。大大挫伤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无疑,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明显效果的,更谈不上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手段。
        二、提高语言活动中提问艺术的策略
        教师的提问要有艺术性,首先要做到能活跃幼儿的思维,让其成为学习主体,产生积极互动行为,并且达到教育效果。其次才是提问的深度、广度、趣味度,以及形式的多样性上和实效性。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应从启发、激励孩子的思维出发。古人云:“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说明提问贵在一个“巧”字。一个接一个的,琐碎的“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只会使孩子机械地、不动脑筋地去回答、去应付,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问题太难,孩子们则会启而不发、导而不思、“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孩子的认识水平,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将“故事中都有谁?小蝌蚪分别都问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说的?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改为“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2、提问应具有想象力
        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应设计能培养想象力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将一些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象。拓展思维。
        如在学习讲述活动《悄悄话》时,我问幼儿:“如果你是小蜗牛,你打算跟长颈鹿说什么悄悄话呢?”这个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想跟长颈鹿说我想要跟你做好朋友等等。还有的说,我想跟长颈鹿说我想和你一起玩等等。多么生动、流畅的语言,这不正是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引发的功效吗!
        3、提问要注意抓住重点
        根据提问重点突出的原则,提问应围绕教学的目有和重点来设计,要有针对性。如故事、诗歌等教学。首先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出所表达的中心内容,然后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提问。就以故事《小羊过桥》为例,故事主要对幼儿进行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教育。所以重点提问有:“这是一座什么桥?小白羊和小黑羊怎么会掉到河里去?小白羊和小黑羊应怎样做才能平安过桥?”这样的提问能围绕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重点,揭示要害,能启迪思维,幼儿能排除干扰因素,理清自己的思路。反之,远远偏离教学的目标重点不突出的提问,不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会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
        4、提问要注意循序渐进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分散教学的难点减少思维障碍,保持幼儿的积极性。如语言活动《小明这样做对吗?》目的是培养幼儿文明就餐的好习惯。首先,让幼儿看表演,(小明一家用餐的过程)然后分段提问。第一段:(1)这是谁的家?(2)这一顿饭有什么菜?(3)妈妈端来饭菜小明是怎样做的?(4)你喜欢这时的小明吗?为什么?第二段:(1)小明吃饭时是怎样做的?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给幼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5、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
        由于幼儿生理、心理欠成熟,特别是精神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抑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持久。而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都要持久的动机维持。教师提问时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复习性的内容可以用抢答式,从而发展幼儿竟争能力。如:“皮球掉到深坑里怎么办?”属探索性的提问可用争辩式,鼓励多种答案、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调动幼儿发言的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讲话,从中培养幼儿分辨问题的能力,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互相穿插:独答式、齐答式,追问式及补正法等提问形式,否则,千篇一律的提问,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失去新鲜感而分散注意力。
在教学提问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水平,注意提问的目的性、启发性和科学性,讲究提问的艺术,使提问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让提问来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让提问来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
        三、结语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幼儿都喜欢娱乐、欢快的学习氛围,而非死板的照本宣科,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提问,通过有效提问来调节课堂氛围,把握课堂节奏,引导幼儿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幼儿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知识的兴趣,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