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小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积累语文知识,增长见识的最好途径和方法。可是,笔者发现,目前大多学生都不重视阅读,甚至把阅读当成一种对学习时间的浪费。却不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语文以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阅读教学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质量
引言: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语文学科作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并且重视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并且提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的组织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1.2阅读教学没有突出重点
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综合影响,导致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从而难以突出阅读课堂的教学重点,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突破重点,则难以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也无从谈起。
1.3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往往只注重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生字词以及段落大意,但忽视了学生对文本所包含的情感进行体验,由于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往往被限制在教师设定好的框架之内,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最终不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2.1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通过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熏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本中包含的人文情感,从而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和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在阅读目标设立之后还应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兴趣的驱使下才能更加深入的进行阅读学习。以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了教学目标:
①认识“壁”、“墙”等生字词,以及“户字头”、“车字旁”两个偏旁部首;
②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③通过阅读理解和感悟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的不同心情。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拿出了一个没有尾巴的小壁虎玩偶,指引学生对小壁虎玩偶进行观察,这时就会有“眼尖” 的小学生发现小壁虎没有尾巴,教师针对学生发现了问题再进行引导“小壁虎的尾巴不见了,大家能帮他找找吗?我们看看课文里小壁虎是怎么找自己的尾巴的?”通过这样的课前导入,学生的阅读兴趣被 充分的激发,并且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促 进自身的阅读效果。
2.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突出教学重点
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的限制,往往对于抽象的文本情感难以有效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文本感情具体化,这样小学生才能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文章所包含的情感,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上文《小壁虎找尾巴》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要学生表演全文,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妈妈等等,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各种小动物在和小壁虎对话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促使小学生通过阅读,更好的理解文章重点,在阅读的课文之后教师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愿意把尾巴借给小壁虎?”针对问题情境,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更好的突破学习重点,从而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果。
2.3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不能把自己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和自由去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在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通过反复阅读,就会对文字中间所表达的思想及情感了然于胸。如果一个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最好的读物摆在他们而前,他们也会视而不见,就算是勉强拿起,勉强读读,他们也找不到读书的快乐,更不会从课外读物中获得应有的知识,因为他们的眼睛在书上,心在别处。反之,如果学生对阅读非常有兴趣,不要说好书摆在他们而前,就是只要他们听到一部好书的名字,他们都要想法设法找到它,认真地阅读。这个阅读不但能让学生感觉到快乐、陶醉,有忘我的境界,而且学生能在阅读中获得很多东西。并且,阅读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读中会和自己的己有经验进行碰撞,会产生一些新的思想或体验。同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读的时候,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特感悟,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更要鼓励有创见的看法。
2.4培养学生读书的专注度,推动阅读习惯的形成
在一次交流中一个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特别爱读书,书柜上堆满了他的各种课外读物,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西游记》,等等。阅读理解能力还是不理想呢?我就问这个家长,孩子是怎么读书的,一本一本从头到尾读吗?那个家长说,好像不是,他的床头柜上总是放着两三本甚至四五本书,我看他一会儿读这本,一会儿读那本。所谓读了很多书,写作水平不长进,阅读理解能力不高的原因了,就是读书不专注所致。对于小学生来说,多读书当然是好事,但是盲目的没有目的读书,收获不大,且还容易让学生养成浮躁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性格,智力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专注阅读的习惯。只要拿起一本书,要么不读,要就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下去。这样,一是让学生了解全书的内容,才能知道书中讲了什么,这一类的书你感不感兴趣,给以后的选择阅读提供帮助;二是完完整整地读完一本书,才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兴趣;三是完整读完读书一本书,学生才能从中学会作者的谋篇布局,故事结构,也才能学到作者对故事构架能力和描写手法,等等。所以说,推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的阅读专注度是十分关键的。
3.结语
综上,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设定明确的阅读学习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好的指导学生突破阅读重点,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习惯培养,这样才能体现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最终提高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8(12):42-44.
[2]章志兰.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0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