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意识和思想观念,如民俗习惯、诗词歌赋、忠君思想观念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词
传统文化是琴棋书画、民间习俗、技艺、思想、道德等复杂整体,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一种体现。如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忠孝思想等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1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丰富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延伸,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科技等相关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对古代历史知识的了解,加速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习的过程充满趣味性。
1.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加强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同时学习到古代先贤为人处事和思想观念,能够促进初中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1.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让学生能够为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不仅为个人的发展而学习,还要为万世开太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学习,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自觉的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职责,让学生真正的将传统文化溶于内心,付于行动。
2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古诗词、神话传说、传统艺术等,让初中生通过语文教学提高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其中包含了很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和思想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再加上升学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围绕着考试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的去了解传统文化,无法感受到文言文、古诗词的美感和意境,无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只留在表面上,无法真正的将传统文化应用在思想和行为中。
此外,很多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思想或者是民俗文化,缺乏对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和内涵的深入理解,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被削弱,无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于初中生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作用,更无从提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因此初中教师要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经据典,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后,可以结合“卧薪尝胆”故事让学生了解逆境能磨练人的意志,并结合时代变迁和国家的发展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古代先贤的智慧不仅在当时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从中受益,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学生懂得反思自己,给学生深刻的启示。
3.2在古诗词中渗入传统文化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对诗词含义的了解。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重阳节、安禄山叛乱、战争、政治等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念家乡和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再结合盛唐和初唐的诗词,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国家国力的昌盛对于文化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含义,让学生站在历史环境下理解作者在诗词中体现出的思想情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3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功利性的教育观念,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前首先对教材内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情境表演法、小组学习法、问题情景法等,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主题演讲等方式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呀需要结合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重点,分清主次,明确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语文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厌烦的情绪。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修正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闫娟.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探析[J]. 中国高新区,2018(10):100.
[2]谢家慧. 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探析[J]. 文学教育(下),2018(0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