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其他教育项目同等重要,生命教育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幼儿园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多方的支持,除了幼儿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外,家长要与幼儿园做好交接和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爱护尊重生命方面为幼儿做好榜样示范,让幼儿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成长,为幼儿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提供支持。传统的生命教育活动无法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需要幼儿教师运用智慧优化活动内容,改善教育方式,进而实现幼儿对于生命教育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幼儿园;生命教育;家园合作;健康发展
引言
1979年,澳大利亚在悉尼建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从这个时候开始,西方很多国家开始在正式的官方机构中使用“生命教育”概念,生命教育中心已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性的生命教育机构,从当时成立的目地来看,旨在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中呼吁必须“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教育教学,构建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让校园和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0世纪8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在幼儿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了解生命、死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可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整个的生命过程。相关研究显示,研究幼儿对生命、死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能使家庭和幼教机构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进行合理的和科学的生命教育,并且有助于提高幼儿对生命自身的认识,更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个体接受生命教育的时间是连续且持久的,学前教育阶段作为个体发展的生命早期,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有助于其早期关键经验的塑造,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向的生命价值观念,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1.幼儿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
1.1教育者思想认识不到位,生命教育课程被忽视。
课程是实施教育的载体,教育观决定着课程观,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做导向,那课程观必然会出现偏颇。针对幼儿生命教育这个主题来说,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状是幼儿园缺乏幼儿生命教育,更没有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使得幼儿的生命教育被置若罔闻。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幼儿园教育者在制定关于教育观念的顶层设计时就忽视了幼儿生命教育,从思想上和认识上淡化了幼儿生命教育,认为幼儿长大了自然而然会懂得,没有必要在幼儿园进行专门的教育,因此在课程观的建构中也就失去了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应有的地位。
1.2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生命教育课程实施难建构。
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师不能一味地做知识的灌输者,要给幼儿创造建构知识的真实情景,关注幼儿的直接体验。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存在即使有相应的知识内容或者教材作为依托也很难高效、恰当、合理实施的问题,存在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看起来结构内容较完善,实施起来效果却大打折扣的现状。原因在于一部分教师受到生命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抽象性和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足的制约,不知道该如何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最后呈现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播放动画片或者绘本阅读形成的课堂讲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幼儿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既忽视了幼儿自身对知识的体验和建构,也忽视了多元教学模式对实施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2.幼儿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路径
2.1生命教育中绘本阅读的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绘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该有选择地为幼儿提供可供阅读的材料,营造宽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以及热爱生命的兴趣。
还强调了幼儿在阅读中的自发性与参与感。因此,教育要根据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发展的特点、各班的实际发展情况、认知水平等,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例如小班应该选择图画内容占比较多的绘本,内容宜浅显易懂,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关爱身边朋友、动植物为主;大班则主题更深刻,如面对亲人去世,小动物去世应该怎样排解哀伤的情绪等等。何为好的生命教育类绘本?首先,内容应是积极向上的,对待生命以及生活持有积极乐观,符合新时代幼儿思想行为心理发展的;其次,绘本的主题应该是接地气的,生活化的。这样才更容易使幼儿理解主人公的情绪,达到共情,才能真正的将生命教育的真谛为幼儿所用,生命教育才更有意义。
2.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自身生命观与人生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们。教师是幼儿的示范者、引导者,教师对于班级内动植物的悉心培养,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待人接物的良好方式都会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儿童。因此,教师应该先确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以饱满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生命,幼儿也会耳濡目染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去发展。
2.3家园合作促进生命教育的顺利进行。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者骆双曾对家庭结构对生命教育的影响做过调查,调查显示由祖辈抚养缺少直系亲属教养的幼儿在受教育方面属于弱势状态,家庭教育带来的缺失将会导致幼儿自我认识不清晰,对于生命缺少敬畏之心,自我中心性强等特点。因此教师要家园共育,引导家长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改善教育方法。向家长强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年龄还小,对于生死之事还不能理解,而且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知作何解释。教师对此现状,应向家长介绍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教给其必要的应对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醒家长要以生活化的形式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生命观。
2.4多种方式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建构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方法,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生命教育的目标,依照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的生命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每班每周一节的预防性和发展性生命教育活动,比如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学习,进行火灾自救、扑灭小火、快速撤离等。另外,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模拟想象法、欣赏讨论法、生命叙事放松体验、角色扮演、带领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使幼儿学会处理和应对来自外界各方面危机和生命安全的问题。
2.5通过多元化的专题教育开展生命教育。
专题教育具有很强的正对性,对于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来说,我们可以结合生命的相关主题,联系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开展相关的主要活动,比如,通过“敬畏生命”的专题教育或者帮助幼儿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的可贵与丰富,让孩子们明白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的意义所在。又如开展“做我真好”的专题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努力去做好自己,引导幼儿努力从各方面找寻真实的自我,并且鼓励幼儿开发潜能,建立自尊与自信。又或者是通过“生死尊严”的专题教育,教育幼儿懂得死亡的意义,明白有意义的牺牲与无意义死亡的根本不同,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并学习充实生命内涵的方法。
3.结语
总之,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方面,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要净化网络环境,为幼儿生命健康发展提供外部保障。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导,以家庭为辅助,以社会为保障,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儿能够准确定位生命,引领幼儿懂得珍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敬畏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参考文献:
[1]李联凤.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及其建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3-28.
[2]王兵.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践逻辑———基于一所华德福幼儿园的个案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0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