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抽象和复杂,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刻清晰地掌握数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因此,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一种新的辅助教学工具,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结构梳理清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维导图的应用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采取一定的应用策略。本文主要是在坚持主体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下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巩固数学所学知识,进行数学错题的整理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的方法,它能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其重要的帮助。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教学中教师合理设计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活力。
一、思维导图的概论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也可以将其称为心智图。关于它地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众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思维导图是表现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并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采取图文并重的方式,将注意力的焦点集中于中心图形上,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得学生在面临难题的时候,能够利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思路。除此之外,还能通过图像的方式,将课本当中的知识点呈现出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其最初是在商业之中广泛应用。但因其图文并茂,近些年来也被广泛应用在科学教育领域。思维导图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于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理清各种知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理解困难。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失当很容易影响小学生的知识消化能力。但借助于思维导图的形式却能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从而实现知识的快速吸收。
2.借助于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复杂的知识整合,数学作为一门体系性较强的学科要想更快更好地为广大小学生所掌握,必须借助于合理的知识体系构建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单纯地注重个别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但是借助于思维导图,教师却能帮助学生快速构建起宏观的知识体系。
3.借助于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创新的效果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逐渐遭到摒弃,小学数学的授之以渔教学理念逐渐得到了认可。借助于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使小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甚至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知识创新精神,这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约教师的授课精力,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兴趣。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往往对于数字与图片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课堂数学教学当中,以此来吸引小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按照思维导图的引导,正确的进行分析判断,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创新精神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方面的提高,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阶段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深层次的挖掘教材中的内隐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我们在学习“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由于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笔算、口算以及乘法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例题板演来讲解知识点,这一方法较为细致,讲解完知识点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深入地分析总结,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所讲授的知识点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思维导图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抽象数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类似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混淆,很难学习和掌握到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教学,把那些相似的知识点利用导图的结构展示出来,通过图文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多边形就包括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众多形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辨识出这么多不同的图形是很困难的。教师可以每介绍一个图形就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形,讲完所有图形后,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展现出来,这样通过比较记忆,学生就不容易弄混了,而且还方便学生记忆,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3.依靠思维导图提升复习效率
小学数学的试卷往往涉及多方面知识内容,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对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不足,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进而影响了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学生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教材知识展示出来促使自身思维脉络得以清晰化。其一是自主复习进行绘图在进行课前学习的时候,学生应当独自将该单元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搞清概念与定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利用知识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由于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有所区别,且自身学习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实际展现的思维导图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二是小组合作进行绘图学生自身思维有限,在绘图的过程中能够回忆和联想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而且很容易出现关键词提炼出现偏差的情况。为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依靠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从导图的形式及思维内容两个角度出发,最终结合大家的意见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正和完善。其三是汇报展示进行绘图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些学生们绘制的思维导图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展示,以此让其他学生们评价其优点和劣势,并对其进一步补充和深化。由于小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十分有限,教师的点拨工作主要以知识联系和新知识融合为主,从而帮助学生们形成全新的知识网络,以便后期学习和参考。所有知识内容都并非单独存在的,皆有一定联系。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按照知识块进行分类复习,促使学生们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时,脑海中能有较为清晰的知识框架。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能够应用于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复习当中,改善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并且思维导图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网络,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小的作用。当然,思维导图的作用绝不仅仅只有我以上提到的这几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地应用路径和作用还有待诸位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希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李良赞.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04).
[2]李琳娜.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