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思想是在长期研究、实践、运用中提炼和积累的“思维与文化”的总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脉络,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原理,懂得如何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懂得活学活用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能够将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创新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不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对其原理和历史的认识,因此很难构建正确的数学观和学习体系,进而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下,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畏难心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从数学思想的教育引导入手,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更加生动、感性的认识,帮助学生领会数学思想,理解其中的现象、本质和方法,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文化和数学思维的融合渗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
(一)分类思想
分类思想是数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分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分类思想的运用较多,其中包含分类整理以及统计等知识。在分类对象中能够看到,这些事物一般会具备相同或者不同的显著特征,通过这些异同点的识别潘丹,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做好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侧重于问题解决方法的运用,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结合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知识技能的转化应用效率,提高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正确率。对于刚刚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会对一些知识点感到陌生,学习难度较大,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方法,通过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寻找更灵活、更便捷的方法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推到转化,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三)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主张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关系去思考并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通过“形”的展示和演化,能够诠释出形象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更有利于理解问题本质,降低理解难度,通过数形转化感受到解题的乐趣。小学阶段不少数学知识都涉及数形结合思想,尤其是在应用题中运用较多,通过数与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梳理梳理关系,让学生在更快理解题意,寻找高效的问题解决思路。
二、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备课阶段对数学思想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数学思想的运用提起重视,从备课阶段进行统筹规划,明确新授内容中包含了哪些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怎样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怎样的方式来呈现。有了教师的提前准备,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突出重点,依托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提高数学知识点的转化效率。
譬如数学组开展的课前说课活动,数学组教师集体备课,每一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介绍自己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拟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其中就有一项“数学思想的运用”,通过备课和说课,教研组教师会集中评价教师的教学思路、预设方法中对数学思想渗透和应用情况,通过组内评价、自评等方式审视备课阶段数学思想的运用情况,长此以往,教师会把数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内化为教学常态,这样才能为数学思想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提高教师的备课和授课质量。
(二)在教学情境中渗透数学思想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思考问题一般依靠直接观察和形象思维,所以,在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应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融汇到形象的情境探究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并运用数学思想,这样有利于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让数学思想变得可观、可感、可触,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关于“长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对比思维,并创设与之相关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长短”并建立相关概念。比如橡皮和尺子相比,橡皮的“短”的而尺子的“长”的,尺子和课桌相比,则尺子是“短”的而课桌的“长”的,这就使学生明白了长和短是一个对比概念,只有在对比判断下才能确定长短。所以,在生活中对于长短的表述要规范,不能直接说“xx是长的”或者“xx是短的”,必须有对比才参照才能做出判断。学生理解这个道理后,可以尝试画一些不同长短的线段,在线段上标注数字,这样能够将数学和形状结合在一起,从类比思想过渡到数形结合思想,巩固学生的判断认知,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思想的转化运用能力。
(三)依托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数学和审美在很长时间里被人们割裂开来,不少人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严肃的、刻板的、一丝不苟的学科,和审美没有丝毫联系,正是因为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枯燥无趣,学习动力不足,很难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再加之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心理。基于上述问题,教师要运用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同样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同样充满了乐趣和美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对称”的讲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之美:“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轴对称事物,小鸟的翅膀、飞舞的蜻蜓、窗外树上的树叶……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的构成特点是什么,你认为这样的对称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想到了不少生活中关于轴对称的事物,如飞机、风筝、翻开的书页、两扇门、眼镜等,通过对这些事物的分析学生发现,轴对称能够起到平衡、和谐、稳定的效果,在绘画、艺术品、装饰品中,对轴对称的运用也很普遍,从而形成了稳定和谐的美感。通过数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数学之美,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数学思想引导下激发学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从而体会更多的数学学习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科的本质,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建立起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梳理知识逻辑,提炼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找重点、攻难点,优化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度数学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思想的运用中,教师要多启发、多引导、多渗透,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内,将数学思想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巩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帖有顺.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学周刊,2019(01):88-89.
[2]潘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84-85.
[3]姚小娟,成国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及途径[J].学周刊,2018(28):57-58.
[4]刘涛.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52-53.
[5]邢纯晨.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6,3(21):286-287.
作者简介:黄莫彬(1970-05-13),男,汉族,籍贯: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当前职务:总务主任,当前职称:小学语文一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