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张晶
[导读] 摘要:在土地管理当中,耕地保护是核心的内容,其既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民生有着必然关联,对土地资源的稳定与持久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黑龙江北斗国土测绘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摘要:在土地管理当中,耕地保护是核心的内容,其既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民生有着必然关联,对土地资源的稳定与持久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加强土地管理机制的优化与完善,强化对耕地的保护效果是土地管理发展的必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耕地保护制度的现状,并对土地管理过程中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的可行性对策,以期优化土地资源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新机制
        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部分地区的耕地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存在非农业地区土地资源违法开发的现象,甚至存在为了招商引资而圈占土地等不法行为,这对耕地资源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于此,加强耕地保护,完善土地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耕地保护制度的现状分析
        1、农民耕地保护意识有待提升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劳动力为了生存远离故乡而来到城市进行生活,导致农村的土地资源荒废量不断提高,同时在农村继续耕作的农民,为了增产增收过度使用化肥,致使土地肥力逐渐被削弱,营养成分流失严重。同时由于农民的耕作不规范或土地使用不合理,导致农村耕地利用率逐步较低,甚至引发了土地酸化或碱化问题。此外,由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导致城市周边耕地被大量征收,虽然国家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然而农民却失去了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即便耕地未被征收,仅靠耕地也无法满足日益提升的生活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耕种土地,纷纷走入城市以谋求生存出路
        2、农村集体组织的土地保护意识尚需强化
        就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而言,在管理上方面均通过村集体组织、村委会来实施统一的管理。但当前情况下,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其所有权竟然落在了少数人的手里,主要是由乡村干部组成的小团体,他们为了获得一己私利,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让,交易、敛财等,大部分村镇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村集体所有只是一个小小的概念,而非真实的存在。
        3、土地管理中耕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现阶段,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增强,国家也在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及法规,土地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对绿化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强化,也针对植被及生态环境进行了相应保护制度的规定,致力于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然而也正因如此,耕地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耕地是人们生存所需粮食的主要供应场所,土地管理中缺少耕地保护意识,将会对耕地保护效果产生影响,更会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二、土地管理中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1、耕地面积缩减、利用率低下
        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化的发展下,为满足城市的自我扩展范围,就会适当的从耕地中占用大量的面积,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在扩展自我范围时就会占用一部分的耕地从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较多的农村人群会选择涌入城市发展,导致耕地无人管理,大量耕地被荒废,造成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得土地肥力大大降低,人为的或者自然灾害也会导致土地的损伤严重,降低土地利用率。
        2、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对农民而言,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耕种,依赖土地保障生活所需。当耕地得不到好的回报时,或者被占用时,人们会寻找新的出路,来保障生活所需。

一般的土地占用,国家会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诸如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等很多的经济补偿,但这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并没有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的切身权益。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均未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对耕地的具体保护措施,一般的对土地的征用较为随意,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分析,对于城市的规划范围也较为随意。另外,还存在一些随意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更改耕地位置,对于批地、用地也存在违规操作,致使土地资源遭到严重浪费。
        3、缺乏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管理方面,具体制度不健全且有很大的缺陷,预审、审核过程只是一种形式,得不到真正的落实,监督力度不够,所以,很多地方在征地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国家对农业用地的征用,明确了具体的程序,在具体的操作中,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买卖、占用等越权审批、非法转让土地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占地、先征后批的现象频出,致使土地资源流失;农民的占地补偿体系建立不够完善,没有根据具体的等级与标准进行衡量,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较多。
        三、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的可行性对策分析
        1、强化管理力度,加强管理监督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法规,明确混淆征地的具体范围,对土地征用权加以规范,同时严格进行征地流程的全过程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必须严格进行惩处。此外,应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相关律法,加强司法监管,对非法占用耕地资源,严重破坏耕地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进而增强农民对耕地的保护意识。此外,还可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农民进行耕地资源乱用或弃用情况的举报,确保可及时发现破坏耕地的行为,进而实现对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
        2、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针对耕地资源被征用的农民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补偿规划,确保补偿金额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帮助农民寻找适合的就业岗位,以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还要适当进行土地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由于被征收土地的组成要素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补偿方式。
        3、建立与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首先,应根据城镇的发展规划进行土地资源的层次化管理,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农业结构以及城市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案,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减少违规征用土地行为的出现。明确土地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各部门职责的有效履行。其次,要对土地资源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航拍技术收集土地相关资料,并对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加以分析,定期进行土地资源相关信息的更新与完善,构建管理信息系统,进而为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利用提供完备的信息资料。此外,还应制定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对各个地区的耕地保护职责进行细致划分,通过法律约束确保耕地保护职责的有效履行,并对责任履行不当的人员进行追责与惩处。
        结语: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应以科学高效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为依据。耕地保护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也对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应立足于宏观的角度,合理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分配,推动土地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并通过严格的监督,科学管理制度的约束,强化耕地资源的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鹏.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的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6(32):285-285.
        [2]李明晶.论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J].商品与质量,2016(035):109-109.
        [3]于海玲.建立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新机制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8(04):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