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培智班生活数学亲子作业的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08期   作者:郝林林
[导读] 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形成相应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形成相应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特殊教育培智班的学生来说,由于先天不足,知识学得慢、忘得快,独立学习能力差,所以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忽略作业,“不布置”或“随意布置”成了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作业布置的通病。什么样的作业才是最适合特殊教育培智班学生?我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生活数学教学中尝试了亲子作业的实践。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生活数学;亲子作业;设计
引言:
        作业是特殊教育培智班生活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作业能有效反映学生学习的学习效果,在培智班生活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作业的科学布置。数学作业布置不是简单的计算练习,其中作业的难度、数量都与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息息相关,只有全面的考虑问题,数学的教学质量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老师设计或布置的作业不能让学生感觉是一种负担,而是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及时的加以改正和积累,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学生才会从量的积累,最终收获质的飞跃。培智班的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在学习中需要老师和家长付出更多的心血,本文就围绕亲子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进行探究。
         1.培智生活数学作业的现状
        从目前我校及各地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来看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特殊教育培智班学生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1作业设计相对单一。
        从我校学生的家庭作业来看,大部分以书面作业为主,而且作业的题型不外乎是计算、选择、边线,操作性、实践性的作业很少,作业设计相对简单、类型单一,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2作业设计缺乏选择性。
        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存在大锅饭现象,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程度差的消化不良;有些老师虽按学生程度分层设计,但是给学生贴上了标签,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3作业设计缺乏创新性。
        作业设计的类型单调,缺乏趣味性、高效性、实践性,学生面对传统的作业类型容易引起视觉上疲劳,容易产生消极应付心理
        1.4作业设计缺乏生活性。
        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仅仅是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几乎与学生实际生活没有联系,无法体现出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无法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亲子作业在培智生活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鉴于当前培智生活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特殊性问题的考虑,我认为通过设计亲子作业,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亲子作业及时有效帮助学生补缺补漏,使课堂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特殊教育培智班学生通过家长的帮助与辅导,就能及时找回记忆,再通过练习使课堂知识得到有效的复习和巩固。其次,亲子作业能促进老师和家长的有效的沟通。因为亲子作业要求家长参与作业的整个过程,这样不仅引起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家长还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家长与班级教学工作的配合起到很好的作用,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第三,亲子作业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亲子作业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实践,家长和孩子之的评价等,不仅能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还能促进孩子特殊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3.培智生活数学亲子作业设计途径
        3.1充分利用家庭日常用品和设备,使“家”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


        “家”这个温馨地方,不仅是学生生活的乐园,也应成为学学习的乐园,在这个小小的港湾里,目之所及都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应充分利用家里的生活用品和设备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计能力,如学生进餐时,让学生清点人数、帮椅子、分碗筷;家长在叠衣物时,让孩子数数衣服有几件,裤子有几条,这些衣物应如何分类理……把数的认知和计算融入学生日生活中,让学生不仅学得转松快乐,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亲子操作,促进学生“做”生活数学能力的发展。
        家庭生活总是离不开数学的,吃饭、穿衣、购物、游玩……哪个活动能离开数学知识。我们应有意识地根据大纲要求把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让学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掌握生活数学知识,提高生活数学能力,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可布置一些找图形的作业,让家长陪着子孩子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并说出图形的特征;在教学分类时,可布置学生回家整理书桌、整理衣柜、整理鞋子等活动;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家长陪孩子去购物、去坐车、去游乐场游玩……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要用到相关的生活数学知识,我们应让家长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学生活数学、做生活数学。
    3.3亲子实践,提高学生“用”生活数学的能力。
        特殊教育培智班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父母及少带他们走进社会,因此我们应有意识设计一些生活数学亲子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既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单价的认识”,我布置了“进超市记单价”这样一个亲子活动,要求家长陪同孩子去逛超市,记录10种以上常见物品的单价,并读出物品的价格。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计算时,我布置“玩扑克牌”的亲子游戏,家长和孩子各拿20张牌,每次各出一张,谁先算出得数牌就归谁,最后以牌多者为胜,并进行一定的奖惩。如遇到周末、节假日,我们可安排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在游玩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生活数学问题,并让孩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坐车问题、付款问题、游乐场所的分类……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看到生活数学,接触生活数学,运用生活数学,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生活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生活数学能力,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促进了特殊教育培智班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
         4.培智班实施亲子作业的注意事项
        4.1自助套餐,不给学生贴标签。
        孩子在家长的心中都是最好的,即使是特殊教育培智班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实施亲子作业的过程中不建议直接给学生贴标签将学生分成A、B、C三大类,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也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可以采用“自助套餐”的形式,由A(作业难度高)、B(作业难度中)、C(作业难度低)三个层次组成,建议家长从C组开始逐步引导孩子完成,如果在家长引导后不能完成的,就不要强迫孩子,以免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这样就不会让家长认为老师在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重要的是会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家校沟通起重要的作用。
        4.2双向交流,不给家长出难题。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家庭状况大多比较特殊,在布置亲子作业时要考虑该学生的主要照顾者是谁,以及家长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对于亲子作业实施的初期,建议让家长自愿选择,然后加强双向沟通,让家长明白亲子作业的重要意义。当家长的意识提高了,亲子作业的实施就能顺利进行。有的家长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参与亲子作业会有难度,因此,亲子作业的要求要具体,有的还须要单独的沟通、指导,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必要的帮助,对亲子作业的实施与教学才能真正起到促进的作用。
         5.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孩子来说,教师在生活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特殊情况,家校配合,创新亲子作业设计,以培养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掌握生活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第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4~79 .
[2]雷光祥.谈小学特殊教育的问题及策略[J].华夏教师,2017(03):98.
[3]李新磊.创新培智生活数学的生活化教学途径探究[J].学周刊,2012(34);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