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且基础的学科,对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着重培养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新课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解决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存在问题;创新意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好奇心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为学会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可从不同角度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教会学生遇到问题后要善于思考,选择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扩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智慧。
二、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要求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下,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将其作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授数学知识和育人教育相结合,将这一目标体现出来,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育人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德育、美育等都涵盖其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可塑性特征,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例如,在讲解“认识时间”等内容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内容,还应告诉学生应珍惜时间,加强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二)联系实际情况
知识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生活,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基础,并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数学属于一门应用型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选择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与日常生活相互联系,在实际生活当中,提高学生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民币”时,教材内容与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将教会学生认识人民币作为基础,同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三)提高学生创造力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将为学生讲解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解决数学问题时学会独立思考,掌握完整的数学知识。在讲解“图形与变换”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借助不同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发现不同样式、形状的图形的差异与共性,提高学生对图形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掌握新型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小学生年龄有限,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降低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例如,在讲解“统计”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多种图表形式,通过形象立体的统计图表展示,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把握其中的知识点。
(二)明确数学知识特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教师应对其给予更多耐心与爱心,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相关知识点。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能力相互结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知识点与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讲解“长度单位”时,部分学生在学习十进、百进关系时极易混淆,教师可采取类比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与能力,主要受学习兴趣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数学学习效率。因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根据数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相互结合,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创新。将加强启发引导作为前提基础,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基础的“加法与减法”时,可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水平,并在竞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斗志力,积极主动投入其中。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应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因此,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选择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第一,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第二,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第三,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复习,教师给予帮助带领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点的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充当引导者角色,为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完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依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A]. 康利军.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 2020
[2].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A]. 廖书清,陈小华,陈献培,邓浩凌,卢丁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3].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及解决对策研究[A]. 王慧,田乾,刘佳,常正倩,杨登嵩.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 2017
作者简介:方振坤(1980-02),男,汉族,籍贯:安徽省亳州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