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08期   作者:陈剑萍
[导读]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基础概念为基础,依靠抽象、概括、推理或判断等数学方法,对知识内容的内在结构以及不同要素直接的联系有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是特殊的思维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基础概念为基础,依靠抽象、概括、推理或判断等数学方法,对知识内容的内在结构以及不同要素直接的联系有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是特殊的思维能力。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思维体现出广泛性与灵活性的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策略
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学习,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积极性以及理性思维,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思维发展的奠基阶段,基于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重视数学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发展其思维能力。低年级数学作为学习启蒙的工具,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点的灌输,而是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利用基础的训练使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到抽象的难题,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变为自己独立完成。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能只是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而是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令其通过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可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利用以往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推导出答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在教师提问的时候不再心虚地低着头,而是可以正视教师眼光并回答问题,和教师产生良好的互动,转变课堂沉闷的情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提升其数学成绩,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二、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采用直观感知方式,引导学生深化理解
学习新的概念与知识,一般是从感知的具体事物中获得感性知识的开始。在认数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直观教具和学生的学具,通过师生交替活动,不断概括和抽象。譬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1、2、3、4、5……这些数字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准确无误的认识,教师可通过采用一些教学工具对学生展开教学,如各种各样的图片、图形等,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这些教学工具进行随意摆弄或操作,然后教师在进行正确的展示,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各数有了一定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各数,同时这样的直观感知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个性发展等都是非常符合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直观感知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同时也就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二)运用游戏教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发展的特点,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易被干扰等特点,如果数学教师仅仅单纯的讲授课本知识则无法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下的“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入游戏,但是游戏的设置是与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游戏串接,第一步:让学生提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五支铅笔,然后老师说数字几,学生就能拿出几支铅笔,看谁的速度最快同时准确率最高。在该游戏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能够快速的认识数字1到5;第二步:让学生拿出五个学习卡片,每个学习卡片上都有一个数字,然后小组比赛,一个同学说数字,一个同学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看哪个队说得对而且拿得对。通过以上两个游戏教学,学生能够较快的分清每个数字所具备的含义,同时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利用学生动手实验,转抽象为具体思考
上文说到,小学生对具体的事物理解比较深刻,但是如果抽象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上就会产生困难。所以,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将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地转述给学生,令其利用具体的事物掌握数学知识点,最终完成抽象知识点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单一、枯燥的知识点,利用实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进行“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符号对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教师此时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准备若干个小木棒,教师列式“2+3”时,引导学生利用手中道具摆出相应数量的木棒,如先摆出2根木棒,然后摆出3根木棒,最后告诉学生中间的“+”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然后学生将两份木棒合起来,数一数数量,就是最终的结果。此类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作为主体,在主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并能跟上教师的教学引导进行思考,在动手操作时找出问题的答案,获得成功体验。
        四、及时有效鼓励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强劲动力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赏识,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不负教师所望,要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心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多用一些诸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你的方法真特别”等鼓励赏识性的语言,或一个微笑或一个点头的动作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另外,要容许学生犯错。人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只有八九岁的小学生,当学生出错时,我们不能嘲笑、讽刺,不仅如此有时还要表扬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
总而言之,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属于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是让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正确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内容的实际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来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岩.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
[2]王磊.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吉林教育,2017,(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