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而衍生的一种全新教学辅助工具,其强大的可视化、便捷性、针对性、高效性特性,使得将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一方面,根据初中化学中比较抽象、复杂的知识或者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就教学要点予以强调,是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实验环节、操作要领、结果推导等,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明确和细化,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实验指导下高效完成实验操作,对实验教学精准落实提供了便利。因此,探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和应用,便成为新时代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和核心。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微课;设计;应用
与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相比,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观摩教学要点、知识重点的过程中实现认知迁移,进而以更加迫切的认知意愿、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启全新认知之旅。实现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使初中化学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活、化学潜能的开掘、知识重点的巩固起到更大帮助。同时,与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相比,微课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大活力、带来了更多变革。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微课的设计和应用研究,以确保微课与化学在无缝对接中为教学活动高效开展提供更多帮助。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设计及应用剖析
微课既是对化学教学要点的深化,又是对教学路径的拓展。把握好微课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核心,是确保精准应用于微课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为基础,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对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微课素材科学取舍,以确保微课能更好服务于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
因此,初中化学教学微课的设计,必须坚持如下原则:微课内容选取上,必须以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为基础,以确保其为打造高效而提供帮助;微课制作时间上,尽量凸显短小精悍、核心集中、主体明确的要求,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之间,切忌用时过长,避免让学生产生认知倦怠;微课制作工具上,应该坚持实用、恰当,能够兼容诸多播放格式的原则,且不可选用一些适用性不够普遍的工具,对播放质量产生影响;微课资源利用上,尽量围绕教学内容,凸显出关联性,同时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资源素材为主;微课录制语言上,切实彰显简明扼要、规范标准的原则,多用化学术语,切忌重复啰嗦。这些原则,是初中化学微课设计上必须关注的重点。
同时,初中化学微课的设计和录制,在流程上应该尽量做到规范,切实凸显其工具性特征。在前期分析阶段,做好对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要点的取舍,教学目标的关注,学生接受能力的考量等,为发挥微课作用而奠定基础;在主题界定阶段,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教学问题和学生需要,规划微课内容,录制微课资源;在微课录制阶段,避免外界干扰,将客观条件对微课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结合诸多研究和实践发现,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录制主要包括摄像设备录制和录屏软件录制两类,其各有特色,教师应该结合需要灵活选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初中化学教师尽量使用camtasiastudio7.1软件来设计化学微课。因为该软件前期操作简便,实用性更强;后期编辑方便,操作性更强。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措施
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的提点,将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学发展的主要导向和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凸显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为化学教学活动更好开展而提供助力。
1.以微课为辅助,优化教学生态
对于刚开始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而言,面对诸多抽象、复杂的化学学习内容,往往会因为难以理解而心存胆怯,对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内驱力的激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应用,利用比较形象的语言、兼容辅助性图画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微课素材,实现化学知识由抽象向具体、由枯燥向生动的转换。这一教学方式的变革,既增强了化学课堂的感染力,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知识理解难度,教学生态更贴近学生认知实际,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进行“水的电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电解水”的过程制作成微课,在教学中进行展示,让学生悉心观察水分子受到电流冲击发生破裂,转变为H原子和O原子,随后H原子和O原子再次重构,释放出O2和H2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具体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2.以微课为引领,开展实验教学
在化学演示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由于观察不够认真而忽视关键实验环节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设计为对应微课,就实验的关键操作、注意事项、显著现象、结果差异等予以放大,在播放中有意放慢,让学生精准理解具体实验的关键点、差异性,进而深刻把握实验要点。必要时,可以在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附加分子说明或者提示、强调等,为凸显实验重点,增强演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而提供帮助。
3.以微课为工具,完善考评体系
目前,随着微课体系和构架的不断完善,除了微视频之外的课后练习、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对于这些更加辩解的微课功能,教师也应该加强开发和利用。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与具体知识点相对应的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至师生互动平台,并融入具体性检测训练,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深度学习。将具体检测结果提交反馈,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检测情况,利用微课予以整体性和个别性辅导,促使教学的延展性更强,实效性更强。
三、结论
总之,微课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最为便捷、高效、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其对于化学教学质量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微课的设计和应用,让更多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微课衍射至化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化学教学更好开展,教学效率切实提高而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顾志波.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18):38.
[2]何素芹.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78.
[3]卞燕红.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2018(20):75-76.
[4]韩淑.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