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学生、环境三者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技巧,梳理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最终提高学生的系统性思维水平,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水平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五步训练法;思维培养
一、绪论
儿童的年龄越小,机体的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起动力定型。因此,应从小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数学学习习惯。对于7-12岁的儿童而言,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中,自我学习的方式方法尚未形成,教师的引导作用分外重要。事实上,正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量较少,数学素养的启蒙才分外重要,它对儿童的成长意义尤为重大。
二、课堂教学“五步训练法”策略
(一) “五步训练法”内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读、说、讲、练、问”五个基本活动环节贯穿教学始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而迅速调动起学习主动性,会愉快轻松地以做游戏的心态投入数学探索。年龄特征决定了儿童天然就对有趣的内容怀有强烈好奇心,“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学习内容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很容易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主调动己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因此,本文提出的“五步训练法”就是基于数学学习思维过程中的阶段特点总结得来。小学生数学思维“RQSES”五步法,即( Reading阅读、Question提问、Study探究、Expression表达、Summary总结)。
(二)“五步训练法”实施策略
1.教学生阅读(Reading)
教学生阅读实质是激励学生思考,要带着问题阅读。有经验的教师会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其自学时长不断加长、内容难度不断加深、要求学生总结概括的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
当学生遇到阅读障碍时往往求助教师,一句“这里我不懂”就把问题轻松甩给教师了。这时聪明的教师不要立刻“接招”,如果直接给学生解答,就失去了让学生阅读的目的。教师应该“把皮球踢回去”;不允许学生照着书读出不理解的地方,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转述,“说明白了再来问我”,使用这一手段后,你会惊喜地发现,有大半问题已经不成问题了。
2.教学生提问(Question)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越强烈,思维越活跃,进步越快。因此,教师要注意做好示范性提问,首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不断添加条件成为特殊性的问题,直到引发学生的心中感应为止;其次,要注意问题的关联。这会强化学生同一的心智活动。
3.教学生探索(Study)
教师教学的重点要落在对学生思维的点拨,避免“优势兴奋灶”扩散,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法是个很好的办法。 “最好的教学就是不把要教的内容直接告诉给学生”,务必让学生自己摸索寻找答案。
教师要会暗示数学信息,把学生思路引领到数学问题上,必要时教师要会恰到好处地示范,使得这样的教学场景出现:教师只说了半句话,甚或一个手势,学生就恍然大悟,马上提出问题来。
4.教学生表达(Expression)
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也是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素质应包括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数学表达的内容包括表述和交流自己的发现、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观点、质疑和反驳他人的想法三方面。对小学生而言,解决问题的学习就是学习力的学习。有的小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慢,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与同龄儿童相比有明显差距,他们更加迫切需要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否完整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数学想法是其数学学习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征。
5.教学生总结(Summary)
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反思总结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总结中找到新知识学习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并发现规律。小学生学习数学一个普遍弱点就是不喜欢总结反思,一个问题解决后马上急于进行下一个问题,做好所有习题就完事大吉,而且一旦不会马上放弃,学习耐力严重不足,这是学生平素缺少反思训练的结果。
三、数学“五步训练法”课堂实施
(一)实施方案
从2016年9月起,对当年升入3年级的湖北省内某普通小学学生开始追踪调研,到2019年7月第二届实验班小学生毕业,累计有53名小学生参与了教育实验。
本研究通过观察师生课堂行为,记录教学实录,剖析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数学素养提升的规律,探寻适合的教学策略;期间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调查,调查师生对数学学习的建议。
案例研究完成主题研究教学96节课,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素养建构模型;学生问卷调查由调研者解释调查目的和答题要求,学生当堂答题当堂收回问卷。
经过三年课堂教学实证研究,教师通过巧妙提示引领学生的思路展开数学学习,突出思维训练的特色不断追问,促进学生思考,得出结论。鼓励在同学间表达、讨论、交流、辩论,产生思维碰撞,或坚定自己的主张或修改自己的观点,然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研究结表明:实验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突出,反映在课堂听课效率高,在数学学习中专注度极高,思维紧紧围绕在数学内容本身,反应迅速,思路灵活,学习兴趣浓厚。而且边学习边动脑,思路灵活,边写(计算)边画(图形),对于新知识新方法,有主动尝试的勇气和高涨兴致,有积极进行数学表达的强烈愿望。课堂上一个可明显观测到的现象是在听讲过程中,学生会突然冒出新的想法,眼神发亮,表情生动,高高举手,迫切希望与教师马上交流,因此教师的课堂预设经常会被生成性环节替代。对实验班学生的问卷和访谈调研反馈,喜爱数学的学生比例为全班的91%,这一数据明显高于非实验班。
四、数结论
本文提出了引导顺其自然的“三不原则”,教基于不教,要让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然后根据所设计的小学数学思维“RQSES”五步训练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素养。在经过实践检验后,本研究进一步提出“有趣有思考”的小学数学教学流程,使策略研究进入系统化的操作层面。
参考文献:
[1].康玉和.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感悟[J]. 新课程:中, 2019(3).
[2].陈沫. 乡村数学教师“TOP+X”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应用——以贵阳学院乡村数学教师“国培计划”实施为例[J]. 数学教育学报, 2018(2).
[3].许惠英. 谈乡村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J]. 教师, 2018(22).
[4].曾凌霞.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 中华少年, 2018(16):73-73.
[5].蔡昌君. 部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思考[J]. 小学科学:教师, 2019(2):78-78.
[6].庄子汉, 相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先生制的实践研究[J]. 小学时代, 2019(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