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微探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08期   作者: 杨光
[导读] 。音乐课堂设计需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与心理偏好,选用最佳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更热爱音乐。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中趣味教学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要想更好地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质,音乐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有趣且有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音乐教学乐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音乐课堂设计需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与心理偏好,选用最佳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更热爱音乐。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中趣味教学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学习兴趣;激发
        0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在传统教育中常常被忽略,成为若有若无的存在。随着多元化经济发展趋势,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养成,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教育部门将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课时比例进行重新划分,让教育现状有了明显改善。
        1趣味教学概述
        所谓的趣味教学,即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心理情绪,致力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与学习兴趣提高,在接受教师启发与引导之下实现寓教于乐与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乐趣,并在学习期间增强自我创造能力,与个人求知欲满足。在趣味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培养、学科知识增长,而且可使其在学习期间对个人感情与情绪加以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其发展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近年来,应试教育是教育与人才选拔的主要方法,但始终强调表面成绩必然会与社会发展需求背离,严重的还会制约社会的进步。为此,现代社会更需要综合发展的新型教育理论与模式。将趣味教学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愉悦的环境中更热爱音乐学习。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方法,可以使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得以全面提升。所以说,将趣味教学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十分有必要。
        2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建议
        2.1变换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运用试卷成绩决定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严重影响,所以要摒弃处理。国家强调人才兴国发展战略,教育工作者应牢牢坚持这一根本性理念。人才之所以称之为人才是因为具有独立思想,并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在传统教学工作中学生一味服从教师安排,进行盲目性学习,对音乐课程知识没有兴趣,只能将教师的观念与能力进行复制粘贴。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学习主动性,遗失思考能力,对于外界认知存在局限性,不能具备人才的成长条件。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之时,要改变原有教学观念,并将其成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萌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从而向人才方向进发。学生对音乐教学工作产生浓郁兴趣后,将对知识融会贯通,并深深扎根于脑海之中,融汇成自身的独特气息,会促进生活与工作的良好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改变教学误区,不单将知识教给学生,还要运用知识的力量,成就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传统教学观念是以考试为主,严重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进行新课改教育时,教师应改变固有思维模式,将道德教育加进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思想,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四字教育方针,避免走入单一教书的狭窄认知里。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之时,教师可以截取一段思想教育内容的片段,利用情绪性表达勾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从音乐知识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增长对人生价值观的认知,领会朋友、家人以及国家存在的含义,最终成长为道德素质较强的人。《小乌鸦爱妈妈》这首小学音乐曲目传递了热切的母爱,教师可以借助这篇曲目增长学生对母亲的孺慕之情,学会感恩,提升道德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2.2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在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的思维更能得到舒展,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就小学音乐课堂而言,让小学生的身心浸泡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与限制在枯燥的口头说教中,其效果完全不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除了要积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外,还需注重教学氛围、教学环境的创造。教师应正确认识到,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音符是音乐的基本语言,将音符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不仅能生成悦耳动听的音乐,更能促进情感的表达。但由于小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认知能力有限,若想通过口头的讲解与笔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这些内涵,运用这些知识颇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况,充分运用音乐促进小学生理解,同时运用音乐引导小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与价值,最终对音乐产生无穷兴趣。具体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或热烈欢快、或宛转悠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学习情境,通过音乐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调动学生内在情感,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传达出的氛围与思想情感,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创造,让学生从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捕捉灵感,获得对其中思想的感知,并将这种朦胧的感觉或意识通过肢体动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进而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3以学生个性特征为以依据开展音乐游戏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高度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结合音乐内容设计趣味化、价值化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乐趣,同时在愉悦、自由的氛围中学习与成才。要注意的是,虽然音乐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但并非所有游戏活动均与学生个性特征相适应,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切实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2.4优化教学评价,提升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客观、科学的教学评价必不可少,通过有效的评价,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让学习不再盲目,这对于学生兴趣的生成来说至关重要。另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幽默、诙谐的评价或充满鼓励与赞赏的话语,可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音乐的信心,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与成就感,从而更喜欢音乐,更享受音乐学习。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音乐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具体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激励体系,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充分利用个人魅力让学生爱上音乐。如在教学某首歌曲时,教师自己先代入个人感情,给学生进行示范,并通过自己的情绪、情感带动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从而让音乐学习更加有趣。
        结束语:总而言之,音乐课程强调自主学习与探索,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是必然趋势,作为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与爱好,引导学生转兴趣为动力,使他们在认识到音乐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主动参与音乐课程学习,促进自身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黎.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当代音乐,2018(12):61-62.
        [2]陈小培.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黄河之声,2017(03):45.
        [3]刘艳,王树娥.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214-215.
        [4]高宇.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4(07):151.
        [5]徐萌,杨扬.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艺术科技,2014,27(01):3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