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08期   作者:闫超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个性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动力。本文首先对个性化教学模式进行简要阐述,针对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时效性解决措施,在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存在问题;实效措施
一、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将尊重学生的个性作为前提基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个性化教学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合理性。因此,教师应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结合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学习方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并不愿意将自身时间与精力花费在美术课堂当中,缺乏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因部分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认为美术只是一门副科,并不会对整体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家长也忽略美术成绩,导致学生认为美术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正是因相关错误观念的存在,影响学生的学习。最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并不愿意第一时间向教师反馈,逐渐形成一种学习倦怠。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并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习惯性采取老套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忽略美术技能的传授,只是为学生讲解美术课本当中的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必要的美术技能。另外,一些美术教师并不善于为学生讲解文化知识,学生难以从根本了解美术的真谛。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疲劳的感觉,逐渐丧失绘画的热情。
(三)缺乏应用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但是在部分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美术课堂教学氛围相对单调。文化元素在美术当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美术元素展现出来,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
(四)忽略教学反馈作用
        无论任何学科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反馈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对于教学反馈,部分美术教师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难以及时帮助学生疏通思想方面的问题。因此,学生总是带着疑问继续学习,并没有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逐渐积累更多问题,逐渐丧失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交通,产生学习障碍,难以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美术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轻松舒适的美术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在部分学生的潜意识当中,对教师存在一定畏惧心理,不善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与学生进行交流,但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于性格腼腆的学生而言,过度的与外界进行交流则会产生反向作用。因此,教师可选择性格外向的学生与其进行互动实现互补,彼此共同进步。在和谐的氛围中,每位学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制定不同教学模式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前提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情感体验能够切实提高其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增强其情感体验。例如,利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带领学生描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尊重其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想碰撞能够帮学生更加全面的感知世界,再借助画笔描绘出内心真实感受。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同一幅画,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着重点存在差异,对同一幅画作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自身真实感受,减少怯弱心理,这也是美术的魅力所在。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当中,审美也不尽相同,会随着各项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作品本身,还应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历史,根据背景了解作者的真实想法,通过艺术陶冶个人的情操。
(四)客观评价学生作品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引导其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应针对实际情况作出相关评价,学生在接受不同意见的同时,产生更多新的观点看法。例如,教师可运用一些积极的话语,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与引导,类似于这样积极的反馈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成就感,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期待,提高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其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身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初中课程体系当中,美术教学属于重要环节,教师应全面掌握个性化教学的应用原则,结合学生对各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美术基础教育中设计意识培养的策略与途径探索[A]. 张熠,陈杨,韩芙蓉,苗金玲,刘秋娜,孙陶陶,郑子海,孙继楠,孙健,刘倩,王思为,高翔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 2018
[2].论民族艺术教育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以贵州六枝特区梭戛苗族为例[A]. 安丽哲.2015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 2015
[3].浅谈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A]. 周越,董是非,焦馨.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C]. 2015

作者简介:闫超(1995-08-29),女,汉族,籍贯:山东省德州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学二级,学历:大学本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