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是现代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学生能理解与掌握声乐艺术,就应该将科学发声法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针对于声乐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掌握与运用科学发声法是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课题,教师应该将其作为一项教学重点。本文将科学发声法的认知作为着手点,对声乐教学中科学发声与技巧训练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声乐教学;科学发声;技巧训练
前言:声乐能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载体形式。掌握正确的声乐练习方法与技巧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能将音乐中的内涵表达得更加完美,使学生产生共鸣。在职业院校声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将教给学生科学发声法作为着手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声乐技巧训练,以达到学生能熟练将科学发声法与发声练习有机结合的目标。
一、科学发声法的基本认知
从概念性的角度来看,针对于声乐艺术所提出的科学发声法主要指的是唱歌时的发声与人体身体发声器官的运动规律相符,使得声音能更加自然、优美、通畅等,与大众对音乐艺术的审美相一致的声乐训练方法。一旦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发声法,就能驾驭很多种类型的歌曲。
二、科学发声训练
(一)指导学生有效控制与运用“气息”
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气息是基础。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发音的准确性。在音乐领域当中,呼吸对于唱歌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呼吸是声乐训练中的基本功。职业院校声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有效控制与运用“气息”[1]。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腰部、上腹部在“保持力”方面与“小腹”的关系;其次,呼吸中,应该使腰部产生扩张感,打开腔体,从而保证呼吸系统处于打开的状态。一旦学生在声乐训练中能有效掌握各个器官之间存在的关系,才能正确运用呼吸方法。在声乐课堂中,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多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运动,使其腰腹力量有所增强,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呼吸技巧。
(二)向学生传授找到声音位置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要想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找到声音的位置,就应该使学生能将喉头保持在正确的位。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打哈欠”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训练,在打哈欠的过程中,会使得口腔呈打开状态,笑肌和软腭向上提拉,放平舌头,这时大脑会比较兴奋,会打开口咽呛与气息通道,使得喉头处于正确位置,促进学生正确发声。另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保持下巴与舌根处于放松的状态。下巴放松不仅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发声练习与咬字练习中出现发音僵硬或者吐字不清的问题,还能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学生抬头时,应该有一种下巴快要掉下的感觉。
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共鸣,也就是使头腔、口咽呛以及胸腔形成共鸣腔,将三者科学结合,协调发声器官之间的配合关系,以中间往两边展开,也就能按照口腔、头腔以及胸腔的顺序逐渐展开,使得所发出的声音更加动听。
(三)将科学发声与发声练习有效结合
在声乐演唱中,将声音与语言相结合非常重要。职业院校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汉语的发音规律,以字行腔,用情感带动发声,将字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但是一定不能使声音表达过于僵化。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发出“o、u”这两个音时,应该保持口腔的纵向状态,u的口型空间应该小于o。在进行字音教学中,不能随意改变口腔体张开的形状,在连接字音时,也应该重视口型、腔体空间等方面。要想达到准确表达歌曲的目的,就应该将吐字、咬字、声音与语言有机结合。
在实际的声乐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会通过分离演唱字词的方式保证咬字与吐字的清晰性,这就会使得演唱作品的完整性被破坏。一些学生为了达到着重发音的效果,会对语言有所忽视,在演唱时发音与吐字不清晰,也就无法将音乐作品的美感表现出来。从这样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要想使学生的演唱水平得到提升,就应该改进传统发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2]。从情感色彩的角度来看,语言与声音相一致,只有将语言中的情感色彩表现出来,才能利用声音传递情感,表达音乐作品的主题。因此,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侧重引导学生将科学发声练习与声音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演绎音乐作品。另外,在实际的发声练习中,学生应该掌握运用多种共鸣腔体的方法,能使字音、语言以及吐字进行融合,以生动的语言与熟练的发声技巧将歌曲中的情感真挚的表达出来。
二、声乐教学中的技巧训练
在声乐教学体系当中,技巧训练是一个抽象性较强的环节,要求学生以教师的指导作为基础,进行刻苦练习,从而能有所领悟,掌握声乐训练的知识和技巧。不同的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表达的主题都存在差异性,但是,演唱者的心境能对歌曲的表达效果产生影响[3]。这就体现在学生个人对于歌曲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技巧训练时,应该重视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音、语调、语法。语法和语音是声乐语言的基本构成模块,也是情感表达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强化语言练习,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语言技巧。在实际演唱时,演唱者应该通过正确的发声与语言的运用与听众在情感层面形成共鸣,使其能融入于音乐的世界当中。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练习,夯实基本功,首先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才能更好的提高音乐表达的美观程度。歌曲的抑扬顿挫以及节奏的快慢掌握都能影响情感表达的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声乐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对声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合理运用科学发声法不仅能使学生自主纠正演唱中的错误,还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声带。因此,教师应该在对科学发声法形成基本认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效控制与运用气息;向学生传授找到声音位置的方法;将科学发声与发声练习有效结合,并能重视声乐技巧训练。通过本文对声乐教学中的科学发声与技巧训练展开的一系列探究,希望能为提高职业院校声乐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靖怡.浅析声乐教学中的内听觉与科学发声[J].大众文艺,2018(12):222-223.
[2]吉佳佳.声乐教学中的科学发声与技巧训练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7):197.
[3]刘国峰.谈声乐教学中科学的发声技法[J].艺术科技,2017,30(0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