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08期   作者:肖苑玲
[导读]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阅读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阅读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引入仿写式读写结合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从而带动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质量和效益,实现最优化整合。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将核心素养概括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进而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提出不同要求。
        在新课程实践创新改革的背景下,很多教学工作者都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方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读写结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以读为基础,增加名篇品读
        在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中,我们不是盲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无帮助的作品,而是精心挑选,结合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写作的特点,结合语文写作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需要来进行挑选。在泥沙俱下的阅读资源中进行有效筛选整合,沙里淘金,找到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并进行仿写的精彩文章或片段。比如,第二课的《林中小溪》这篇文章就很适合学生来进行阅读,并且具有很好的仿写价值。课文中对小溪,对溪水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其语言之活泼生动,技巧之灵活运用,都是学生可以进行阅读,并进行仿写的典范。课文中“挤成白花花的一团,老远就可以望见”描绘出了那些溪水中的气泡在障碍物处挤到一起,形成了“白花花的一团”的这种形象而又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语言的描写中便如身临其境。这种语言和内容的表达也适合学生进行阅读和仿写。但是像鲁迅的《故乡》这一类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不太适合作为仿写式作文教学的素材,因为其年代背景的不同,加上语言写作和表达风格上的一些难度,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可能难度会比较大。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的挑选,合理的安排,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进行品读仿写。
        2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初中语文《春》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讲解,明确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运用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同时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脚步”赋予春天“人”的动作。又如,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教师可以立足文本中的内容,对文中的一些句子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开展读写结合,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体验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教师可以布置写日记的课后任务,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记录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学生读什么就要求他们写什么,而是通过阅读文本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完《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写日记,日记内容可为写景、写人、写自己的感慨等,教师不固定学生写日记的方向,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自由,这是读写结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4设计读写结合实践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读写结合应该遵循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读写结合实践活动,深度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立足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先让学生进行仿写、补说、续写、改编,然后组织“作品评说会”“自由分享会”“写作技法交流”等主题明确的实践活动,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完《背影》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生活中,有没有哪个背影感动到你,从自身的情感出发,写一篇有关“背影”的作文。这一作文任务是建立在课文基础上的,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对“背影”有更多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应用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又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会分享”实践活动,学生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和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扩展学生的写作思维,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5以仿写为途径
        仿写是学生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深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从而把阅读中所学到的内容和方法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步骤,是阅读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我们写作教学的着手点。通过名家作品范例的帮助,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方法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例如,在阅读和学习了第二课的《林中小溪》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仔细品读,“水在颤动。阳光把颤动的水影投射到云杉树上和青草上,那水影就在树干和青草上忽闪。水在颤动中发出淙淙声响,青草仿佛在这乐声中生长,水影显得那么调和。”,这一部分对溪水和阳光的水光交错,光怪陆离做出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溪水的流动,听到那清脆的水声,犹如置身其中的清凉。然后让学生对其中所用到的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以及角度等方面进行模仿描写,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践感悟,以及自己对水的感悟和体验,然后根据这些片段进行水的仿写,从而学会景物的描写技巧,让学生写作中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形象。
        结语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我们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也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好这一规律。把读和写进行结合,引入仿写式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出适合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并不断的完善改进,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储红明。浅议初中语文仿写式读写结合作文的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17(09)
        [2]薛渊。初中语文仿写式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探究[D].渤海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