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熟语的译法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08期   作者:董玲玉
[导读]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各种熟语的使用是其重要特色之一,书中使用的大量的熟语,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起着重要作用,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很多具有特殊的内涵,因此这些熟语的翻译要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文学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各种熟语的使用是其重要特色之一,书中使用的大量的熟语,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起着重要作用,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很多具有特殊的内涵,因此这些熟语的翻译要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熟语;翻译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红楼梦》中的熟语凝结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书中不同身份的出场人物都有使用过一些熟语,其翻译难度可想而知。本文通过分析伊藤漱平译版《红楼梦》中的熟语译文,总结其译法大概有以下几种:直译、直译加注、换译几种。
       
一、直译法
  此处直译法是在俗语中所表达的涵义比较容易理解的前提下,翻译时保留原文词语的意义,体现原本的词义和表达,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属于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在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因素时无法理解其意思。但是有的俗语较容易理解,仅从字面翻译就能理解其意思,这种情况下,大多采用直译法。《红楼梦》日文译版中,对熟语的翻译大多即是如此。如:
        例1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月満つれば欠け、水満つれば溢れる」
        例2  乐极生悲    「楽しみの絶頂で悲しみ生じ」
        例3  天机不可泄露    「天機は漏らすべから」
        例4  能者多劳     「能ある人は使われる」
        例5  远水救不得近渴     「遠くの水では火が消せぬ」
        例6  过了河就拆桥     「川を渡れば、橋をも壊す」
        例7  登高必跌重    「高く登れば落ち様がひどい」
        例8  贵人多忘事    「お偉い方はわしれっぽい 」
        例9  人间有一,天上无双 「この世に二人となく、天上にも並びなき」
        例10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お椀のものを食べながら、お鍋の中が気にかかる 」       
  以上都是采用直接翻译原语的方法,基本是内容和形式都是跟原语保持一致。分析了采用直译法翻译的熟语可以看出,这些熟语都是不含有民族文化性的东西,直接翻译过来完全不影响读者理解,也完全传达了原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但直译不是完全一一对应,如例4中的“劳”完全直译过来应该是「働く」之类的词,但是这个地方用的是「使われる」,这样更准确地表达了词语的意思。
       
二、直译加注
   日版熟语译法中,直译加注是仅次于直译法被用的比较多的方法。即在直接翻译之后通过括号注释在译文中无法体现出来的元素。一些熟语,如歇后语、蕴含历史典故,特定人名谐音相关的等等,如果仅仅使用直译法,译语读者并不能领会原语所要表达的含义,也无法了解到个中的文化因素,因此便于更好理解,译者可以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

如:
        例1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
译文:宋の徽宗(第八代の帝王、絵に優れた)の鷹、趙子ゴウ(趙孟フのこと、                        子ゴウは字、書画の財を持って著名)のお馬だとて、みなうまい話。注六:うまい話、原文「好画」、同音の「話」と「画」とをかけてしゃれのめしたもの。 
        例2  否极泰来   
        译文:否極まって泰来る 注三:「否」「泰」いずれも易の掛の一。天地の交わす泰といい、その逆を「否」という。交われば陰陽気通じ、交わらなばふさがる。これに借りて、俗に運命の順逆の意に用いる。
        例3黄柏木作盘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译文:木柏の木でこさえた槌――見てくれはよくても、中は苦い注七:原文は「黄柏木作盘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いわゆる歇後語(我が国の「磯の鮑――片思い」式の洒落た表現)で、最後の「苦」はにがい(漢方薬として)」と「苦しい(火の車)」とをかけたもの。
        如以上两例所示,直译加注的方法一般是用在有一些特定民族文化含义,需要详细解释的这类熟语、或者歇后语上,如例1中宋徽宗、赵子昂,属于历史人物,例2中的“否”和“泰”,这些都属于民族文化元素,仅仅直译是无法把个中的文化因素体现出来的,而例中通过注释,清楚完整地传达了熟语的意思以及其中的文化内涵,而例1和例3都是歇后语,注释解释了其中使用的谐音,这些都有利于保留原语过的一些文化元素,有利于原语国和译语国的文化交流。
       
三、换译法
        换译法是指在翻译时,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将一些原语换用了本土文化语言来进行翻译。《红楼梦》中对于一些在译语国语言中有对应表达的熟语,大多采用了换译的方法。如:
        例1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情けは人のためならず」
        例2 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は見かけによらぬもの」
  例3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腐っても鯛」
        例4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日坊主」
        例5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腕の折れたは袖にて隠し」(臭いものには蓋をせよう)
        以上都采用的是换译的方法,例中熟语在日语中都有对应表达,所以直接用日语中的表达进行了翻译。这种译法更有利于译语国读者理解。所以在对于一些没有特定民族文化元素的熟语进行翻译时,可以考虑直接用换译法。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熟语的翻译大部分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对于歇后语和含民族文化元素等的熟语采用大部分的是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而对于日语中有对应表达的而不包含有一些文化因素的,大部分用的是换译法。但是,在做翻译的时候,具体还是要根据语境以及翻译难度等因素来考量,以做到最贴切。
       
参考文献:
[1]方志彪 陈永顺;《红楼梦中的俗语翻译初探》;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03 
[2]高宁 杜勤;《新编汉日翻译教程》;上野惠司审校;上海外国语出版社;2003
[3]刘杰;《红楼梦惯用语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2006.11.20
[4]苏琦;《汉日翻译教程(重排版)》;商务印书馆;2008
[5]王宣琦;《実用中国語翻訳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6]杨小龙 ;  《文 心雅韵与俗情俚语的结晶_浅析<红楼梦>的语言艺术》;《职业技术》 2011年6期
[7]俞平伯 王惜时 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校订》;香港中华书局;1958
[8]伊藤漱平; 『紅楼夢(伊藤漱平訳)上』; 平凡社;1996
[9]伊藤漱平; 『紅楼夢(伊藤漱平訳)中』; 平凡社;1996
[10]伊藤漱平; 『紅楼夢(伊藤漱平訳)下』; 平凡社;1996
[11]俞平伯 王惜时 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校订》;香港中华书局;19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