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和造林的方式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马继宏
[导读] 摘要: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还可以抵御风沙、洪灾等各类自然灾害,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生物物种的多元化发展。
        黑龙江省方正县林业和草原综合服务中心  黑龙江方正  150800
        摘要: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还可以抵御风沙、洪灾等各类自然灾害,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生物物种的多元化发展。然而由于滥砍滥伐现象的存在,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现阶段,各个地区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也有所增强。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的林业资源状况与造林情况,并对造林的技术与管理方式展开探究,以期为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林业资源;造林方式
        黑龙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地区,比邻俄罗斯,南北与东西方向分别跨越了10个与14个纬度,全省的土地资源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建有的林场规模居于全国首位。据统计,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面积超过了1700万公倾,对于经济的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省林业资源状况
        1、经营模式以国营为主
        黑龙江省的林区分布较为广泛,具有规模庞大的天然林区。部分林业资源采用的是承包经营制,大部分林业资源都以国营模式进行经营。目前,已建立多个林业局或国有林场,实现了林业资源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在全国林区当中,大、小兴安岭的规模最大,小兴安岭林区共有24个林业局,并设有多个林场。在国营林场经营模式下,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较高,是国家与地区建设的重要木材提供基地,有利于林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多元化的树木品种与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
        自古就有南竹北松的说法,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不但拥有丰富的树木品种,而且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树木生长缓慢而密实,所以林木的品质非常好。尤其是松树,区域内的松树品种众多,声名远播。最有名的三大硬阔:落叶松、樟子松、红松均出自黑龙江林区。小兴安岭林区更是有着“红松故乡”的美称。红松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品质优良,红松木不仅为国家需求提供了可靠保障,还远销海外,为林业品牌建设注入了正能量,品牌效应更是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林业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整个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非常完善,由于黑龙江省的天然林面积广阔,人为破坏程度较小,所以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水土环境都很优良,森林结构自然而完整。
        3、自然植被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林林区,黑龙江省对树木保护与开发力度较大,区域内自然植被的保护效果也较为理想。目前,黑龙江林区内具有多种多样的野生植物品种,林业资源种类极为丰富。林区内形成了良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环境,实现了昆虫、动物与植物的协同保护与发展,为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保护自然植被,有利于林区生态功能完善,是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就目前情况来看,黑龙江的自然植被保护状况较为理想。
        二、黑龙江地区造林方式分析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我国的林业也正处于结构的转型发展期,正在从过去的砍伐为主升级为造林为主。造林作业已经成为了全国林区工作的重点,黑龙江地区也不例外,造林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从整个林区的造林情况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常用的造林方式:
        1、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又被称为栽植造林法或者是植树造林法。具体说来,就是用根系比较完整的树苗作为造林的原材料进行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树苗的生命力一般比较顽强,在不好的环境中也能够存活。
        在造林过程中,植苗造林方法也有一定的劣势,有可能会对树苗的根系产生破坏,由于挤压而导致根系变形,也会出现水分不足的情况。同时,运用此方法进行造林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栽植技术,并且要做好播种工作,这是决定造林效果的关键。由于此方法对播地土壤的条件要求并不高,树种的适应能力也较强,因此,此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实际运用中,最常用的造林苗木选择的是播种苗,移植苗或者是繁殖苗,有时候也可以采用野生苗或者是营养苗。植苗造林之后,决定所植树苗能否存活的关键就在于苗木本身是否能够留住水分,使树苗在从苗圃起苗,造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这全部的造林过程中都能够保持充足的水分,保持苗根湿润。
        2、分植造林法
        此方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而进行造林的方式。在成长初期,树苗的生长速度较快,与母本的性能与形状基本保持一致,然而造林地的条件会对其生长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分植造林方法的操作较为简便,树苗成活率较高,育苗时间较短,育苗成本也相对较低。分植造林在营养树种的繁殖中应用较为广泛。
        3、人工造林法
        人工造林法属于较为常见的造林方式之一。在造林规模及数量较小的造林过程中,应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选择林区种植技术较为成熟的品种,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整地与育苗,并进行树苗的移栽,进而保证造林工作目标的实现。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人工造林技术得到了优化,目前部分林场已引入先进的造林设备,无需人工进行种苗的栽植,只需操控机械设备,即可实现半自动化的造林,大大提高了造林效率,树苗的成活率也得以显著提升。目前,黑龙江地区主要以人工造林方式开展造林工作。
        4、飞播造林法
        此方法较为先进,造林效率相对较高,且可以节约造林成本。黑龙江省的部分林区会采用飞播造林法进行造林。在造林规模较大的林区空地,且飞行条件良好的地区可以应用此方法。在作业过程中,会先进行造林规划的设计,并选用专业化的飞机机型,将林木种子装载于飞机上,飞机按照规定航线在造林区域上空飞行,并将种子均匀播散于造林区域。飞播造林法主通过树木种子的生物特点,通过大面积的播散使其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自行发芽与成长,出苗后工作人员要对树苗进行良好的管理与养护,进而提升造林效果。
        三、造林管理
        在森林管理过程中,火灾的预防是重要的工作内容。林业部门应加强火灾预防意识的培养,采取科学的方式避免火灾情况发生,进而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在封林过程中,应加强人员进出控制,外人不得私入林地,同时,林区工作人员不得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不得在林区内进行烧草烧荒。同时,还应利用卫星或瞭望塔进行监控,定期派直升机进行大范围巡逻,加强与当地居民的合作,实时监测火情,做到及时发现火灾隐患,有效控制火势发展,为林业资源的完整性提供安全保障。
        结语:
        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一直是我国宝贵的资源。有着丰富的树木品种和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在世界环境日益变差的背景下,珍惜并发展好林业资源是世界性的呼吁。因此,在日后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不断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保证天然林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优化当地林区的结构,让有限的林业资源发挥无穷的生态净化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海中,王金红.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10):270.
        [2]张京堂,罗艳凤.浅谈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和造林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