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方正县红星林场 黑龙江方正 1508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升,全国各个地区都将人工造林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然而在人工造林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发挥出植树造林的作用,对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本文简要分析了人工造林的重要性,并对黑龙江省人工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进而提出针对性地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黑龙江省人工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人工造林;问题;对策分析
在社会与国家发展过程中,资源需求量不断攀升。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林业资源是国家经济与增长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近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造林规模与数量也不断提高。人工造林工作的开展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方式,同时还可以促进林业资源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提升,为人类的生存营造了更加环保与健康的生存环境。
一、人工造林的重要性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来说,人工造林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然而在工作实践当中,部分人为了追求个人私利,随意进行林木资源的砍伐,破坏了生态环境。基于此,林业管理部门应重视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加强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进而推动植树造林工作的稳定与持久发展。人工造林技术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林业发展目标的快速实现,人工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荒地的水土流失情况,促进植被恢复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还可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因此,作为现代造林技术,人工造林技术在植树造林中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
人工造林技术属于植物栽培技术,必须结合林区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地理因素,分析植物的生长特点,采用最为适合的方式进行林木的栽培。只有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才可以促进林木种类的不断增加,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在扩大林木种植规模的同时,也可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人工造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林木的成活率得以明显提升,为植树造林工作的长久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人工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造林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养护
人工造林工作是长期的工作,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人工造林完成后还要对林木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养护。现阶段,各个地方政府都意识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也采取了有效的方式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然而在造林后却未对树苗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养护,导致林木的成活率低下,有些地区甚至根本不对种植后的树苗进行管理与养护,因此人工造林工作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部分农户为了提高收益而栽种的经济作物会对树木的生长起到不利的影响,导致树木的营养不充足,造林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缺乏先进的人工造林技术
人工造林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片造林工作的质量与树苗对成活率。然而,黑龙江省在开展人工造林工作时由于没有一项较为完整的造林技术,从而导致树苗的存活率较低、树苗的质量与产量提不上去。
3、营林工程运行设计不完善
人工造林工程的设计是影响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造林工程开展的基础。然而在人工造林过程中,植树造林的设计并不合理,部分企业在作业材料与工具缺乏的情况下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导致工作流于形式化,难以取得良好的植树造林效果。在人工造林开展之前,并未深入实际造林地区进行气候与地理条件的调查,设计位置与具体造林的位置也不完全相符,同时,结构设计精确度低,布局设置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4、缺乏充足的造林资金
虽然部分地区意识到人工造林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并投入了相应的人力资源与资金进行植树造林工作,然而部分地区的造林补帖相对较低,造林工作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出来。缺乏人工造林所需的充足资金,会导致造林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也无法保证树苗正长生长,植树造林的质量并不理想。
三、人工造林质量技术提升的有效对策
1、建立健全造林工程管理体系
一个项目的完成必须由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来保证。造林工程也是如此。加强植树造林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建设。首先,管理部门要根据我国现行林业法的规定,出台一套造林工程检查监督制度,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实施,而不是表面上的监督。完善管理体系是实施造林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全力支持专家组的建立,随时检查造林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该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造林工程质量的硬条件。
2、提高栽培树苗品质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营造林工程质量,很多单位在造林时为了节省支出而选择质量不合格的苗种,导致成活率大大下降,这样的造林工程不但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反而造成了经济浪费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选择优质的苗种对于整个造林工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造林的过程中应该选定优良的种子,坚决避免伪劣种子与苗木被用于工程之中,为此提高造林质量。在一些特殊地区,可以选择适宜种植的稀有树种进行栽种,以此提高林业的经济产业。
3、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要想做好人工造林工作,就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造林技术培训,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现状制定对应的造林方案,并严格遵守该方案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工造林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另外,在造林期间还要保证树苗以直的形式种植,并做好树苗深度的控制工作,进而确保树苗的根系可以得到充分的伸展,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营养,促进其快速生长。常见的人工造林方法主要有:穴植法与沟植法。采用穴植的方式种植就需要做好树苗与穴洞大小、深度的控制工作,在树苗填土时应该做到一半后进行填土的踩实,并将树苗以垂直的形式埋土。沟植方法,主要在一些地势平坦、机械的整地中开展造林工作,并将树苗摆放正确,投入到对应的沟里,之后再进行填土、埋土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树苗可以健康的生长,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4、提供充足的造林资金
资金是保证人工造林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政府部门应重视人工造林工作的开展,并投入充足的资金作为造林的补助费用,确保人工造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进而促进栽种树苗质量的显著提升。另外,在开展人工造林工作时,当地的政府部门还应该将国家所分配的资金进行合理利用,并将其落实到树苗种植的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树苗的存活率,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社会各界对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政府对造林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强。各个地区都陆续开展人工造林工作,在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工造林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阻碍,这对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极为不利。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不断进行人工造林技术的强化,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优化树苗品种的质量,加强人员培训,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林业工程建设的优化,为林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宇,李芳.黑龙江省盐碱地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7(3):104-105.
[2]潘文财.浅析人工造林技术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1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