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软实力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08期   作者:李剑
[导读] 历史总是一代又一代新人在书写,我中华今日大学济济已近3000余所,可大楼者多,大师者少,真大学者,更是凤毛麟角。
        摘要:学校文化软实力是办学的隐性资源,宝贵财富,是多年办学的沉淀与积累,是最好的教育手段,是不需要进行教育的教育,客观分析,高度重视学校文化软实力资源在教育中的关键性因素,用好文化软力量的发于自然、潜移默化、深入骨髓、形成定格、决定意识的作用,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完成习总书记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期待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思政教育;作用
       
        历史总是一代又一代新人在书写,我中华今日大学济济已近3000余所,可大楼者多,大师者少,真大学者,更是凤毛麟角。西南联大在云南、中国、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可谓是一个奇迹,一所最伟大的大学,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国家背景下,联大办学仅仅八年,但就是这如烟般的八年却培养出了3343名(1938-1946年)毕业生,就有在1949年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其中获得诺贝尔获2人,两弹一星功勋奖8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4人,多人成为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再也难见的西南联大可称世界最强大学,不可超越,我粗浅的认为其成功的根源应是学校的精神的熔铸,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1.何为学校软实力
        认识软实力,应该先理解实力的硬与软。实力的软与硬,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实力水平采取比喻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评定或者说是一种比喻性的状态描述,是一个评价标准理解的深层次问题。
        1.1我看硬实力
        所谓硬实力,应当说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具体表现,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不管愿不愿意,始终如一在那里的影响,好比一个家,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具体的一套别墅、临时房间,不管陈设如何,客观就在那里。
        1.2我心中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种隐性的影响存在,既可看得见,或者看不见,能感受到,体会到,是一种近乎不存在的存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确实存在。好比一个家,是家人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男主人宽广豁达的胸襟、是女主人温柔如水的美丽、是老慈子孝的美好家风。如果美丽校园、宽阔明亮的教室、设施一流的场地等是硬实力的话,那么名师名生、灿烂文化、敬业精术的教学、求真务实的学习以及良好管理与秩序等就是学校的真正软实力。“刚毅坚卓”的校训,“民主自由、严谨求实、活泼创新、团结实干”的校风和“三角形的三等分”的校徽就是凝聚西南联大的软实力的特殊文化瑰宝。
        1.3软硬实力的关系
        硬实力是基础。众所周知,事业要发展,基础是关键,没有好的基础再好的大厦也是空中楼阁,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房子越高还越危险。就如一所学校硬件只仅允许年招生1000人,任你再努力,10年20年后,也只是1000人的招生规模,不计软实力的话,你大不了,你也强不了,要发展,硬件发展是前题也是基础。没有数量的增加,也不会有质的变化,就是变化了,也需要以极大的外力支持。
        软实力是核心。梅贻琦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9年联大新校舍落成,有土墙铁皮顶结构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56栋,土墙茅草顶宿舍36栋,砖木结构图书馆1栋,砖木结构食堂2栋,比起现在的高校,恐怕没有可与之相较吧,可她却有着像梁思成,陈省身,朱自清,沈从文,闻一多,钱钟书,费孝通,华罗庚,赵九章等数名顶级大家作为教授专家给学生授课,领导学术科研,这样的顶级配备、豪华天团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所以8000多学生,3000多毕业生,近200多人的顶级大家,其骄人办学质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事实告诉我们,决定办学质量的往往是学校内在的柔性因素,是教育过程中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因素的同步发力,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自觉自愿的静心读书、潜心做学问。

就像联大学子回忆“忙读书还来不及呢,哪有什么时间谈恋爱呀”,是呀,特殊的年月,特殊的学校,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如何读书、如何学习的习惯与榜样,以及读书为何的使命与担当,学习为救国救民,学习有了更远大的目标,这是软性因素的决定力量所在,这力量源源不断、动力喷薄、直指人的精神世界,解决的是思想问题,教育一但被启动,其力量足够强大,以至于改天换地。
        2.软实力作用
        软实力为何如此神力,不在于校园之大、不在于设施好坏,而在于校园的历史文脉、精神积淀、师长校友学子的榜样、学术的自由、学风的清纯等,这种学习奋进的力量,源于内心、发于自我意识、行于生生师师之间,“思想是行动之母”,一切行动因有了思想的航标而变得更富的朝气,充满活力,蓬勃向上。
        2.1发于自然
        学校文化中积淀的内涵是遮不了挡不住的,是进校后不知不觉中与同学走入图书馆,书海畅游;是按时到课绝不迟到,生怕误课;是食堂自觉排队,有序就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绝没有强加之意,只因你生活在人人都如此,个个都一样的美好校园之中,谁也不愿意打破这份美好,绝不当异类。因为这些都已经深深融入了学校的所有中,成为学校的一部分。软实力就蕴藏于自然中。
        2.2潜移默化
        软文化的力量蕴藏于潜移默化中,在不经意间发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教育于无形,引导于细微之间,当你走进校园,被学校厚重的历史所迷醉、被严谨扎实耕耘的师者折服、被同学的认真细致打动,这一切的一切都自然发生着,活动中享受快乐、煅练中健康成长、学习中默默提高、竞技中步步升华,这一切的一切发生着,不管你愿不愿意,潜移默化中,师生已经成为了校园新的一部分,学校文化也融入了师生的血脉中,厚重的校园文化足够大,博大与包容,让潜移默化发生的毫无知情。
        2.3深入骨髓
        百姓看一所高校,看重的是学校的底蕴与毕业生的品德品行以及毕业后的后发实力,好的高校给学生的其实是学校文化,是多年后一切忘却,但仍留在思想深处的最后精华,这个精华就是学校精神软实力的最真写照,这也是学校与学校之间最大的区别所在,因为文化软实力深入骨髓、直抵人心、伴随终身,择校择的其实就是文化软实力。
        2.4形成定格
        一位老教师曾经说过“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可见老师、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读书一校、定格一生,求学的经历带来的往往是一生固有的永恒,联大人一生“刚毅坚卓”,保山中医专人刚一生“崇德尚学、敦行致远”,学校文化会融入学生血脉,成为文化基因,定格一生。
        2.5决定意识
        学校文化精神融入学子血脉,其核心是文化的认同,价值观的认同,是思想政治范畴的认同,是精神世界的认同,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深入骨髓,固化定格,因为是最乐意接受的方式接受,最自然的融入,所以是根深地固的结构,存在于精神世界里。思想指挥行动,行动源于意识,这是文化软实力最强的真正原因。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对全国高校教师寄予厚望,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软实力在学生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9日01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