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包括在学习和平时表现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反应。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现针对隆安县粤桂小学学生习惯养成现状进行调研,研究低年级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对策。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学习与行为习惯 培养 策略
粤桂——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也是全国关注的亮点扶贫工程。粤桂小学是隆安县异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的配套项目,主要解决搬迁贫困户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为了响应广东省扶贫办的指示,粤桂小学黄启义校长、何华娟副校长和唐耀世副校长重视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良好的习惯要从一年级抓起。但是学生来自不同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不一样,再加上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岁数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制止力差,存在着不少的习惯问题。而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教师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把“被动”变为“主动”,开展教学工作就会少很多困难。
一、从小抓起,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有位教育家说过:学生在幼儿园学的是规矩,在小学养的是习惯,在中学求的是方法,而在大学开发的是创造力。显而易见,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成效最大。
许多学生来自不同区域的贫困山村,家庭经济条件差,没能完整地接受学前教育,有的甚至直接跳级上一年级,受教育机会少,较难适应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这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包括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做小动作,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懒动脑筋思考、不上进,学习态度差等方面。低年级学生年纪小,但是他们具有发展的可塑性,更加需要注重习惯的养成,为今后自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早期训练,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入手,更加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三方面: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中学习习惯以及课后学习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就是要学生提前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何。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觉性,培养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班主任采用讲解、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小学生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从而使让学生乐于预习,把课前预习当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明确预习的要求,教会预习方法。
老师要明确预习要求,让学生有方向进行预习,这样预习更加有效。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多种预习方法,如提问式预习,从文字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找出答案;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实现基础知识的预习;分小组预习一方面可以在交流中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还可以分工合作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3)优化奖励机制,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漫长的过程,移民搬迁区的孩子的自制力差,需要教师的长期有力的监督促进。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用有效地奖励激励。比如可以对优秀的预习作业进行展示或者奖励小红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让其他同学以他为榜样,刺激学生的竞争。以我班为例,每次老师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基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在课本上盖上漂亮的印章,班级量化相应地加一分,学生学生得到认可就特别开心。
2.培养良好课堂的学习习惯
(1)让学生学会看
良好的观察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要让学生知道要观察什么,这么观察。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老师教会学生观察的目的、方法以及步骤,学生领会方法并学会观察。
(2)让学生学会听
专心听讲是课堂常规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课堂中良好习惯的表现。学生不仅要学会听课,学到知识;还要善于倾听同学发言,学习其他同学是如何表达。学会倾听,才能说得更好。
(3)让学生学会说
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但容易颠三倒四。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可先观察后仿说,说得不清晰的,要及时指出来,反复之下,孩子的表达就清晰有序了。
(4)让学生会写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书写难免潦草。老师要耐心地指导,要求孩子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老师反复纠正,也可结合奖励机制,孩子就会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我所在的班级有个叫黄雨萱的女孩子,在刚进入一年级时,写字潦草,在那之后我特别注意她的作业,评改作业时写评语、贴贴纸、在班上投影表扬等方法一次次地鼓励与表扬,她慢慢地养成好习惯,现在写作业字迹美观,书写工整啦。
(三)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1.巧用班会课,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利用班会课进行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好的以条例管束自己;也可结合校本课程《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课堂常规》等德育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牢固树立习惯意识。
2.严格训练,养成习惯
低年级学生的行为训练可以从喊口令开始,口令简短又容易记。比如课前准备,“请做好课前准备”“身坐正,脚放平,眼看老师认真听”;发言前,“上课发言先举手,老师批准再张口”;听,“我发言,认真听”、“小耳朵,认真听”,;读,“请大家跟我读”;写,“写字姿势要端正,做到三个一”;这些课堂口令每天在课堂上都会用到,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2019年秋季学期初,在广东省化州支教老师陈秀清的指导下,我执教一年级《课堂常规示范课》一课,荣获优秀奖。在每周一评中,我们班也经常获得文明班级称号。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我们班的成绩名列前茅,取得这些荣誉离不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树立榜样,增强意识
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激励启发,让学生从他律变自律
低年级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约束,比如教师、家长以及规则,这就是“他律”。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需要“他律”转化为“自律”。低年级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提醒和监督,甚至是同学之间相互树立榜样等因素。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听说读写,时刻提醒学生要按照平时训练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逐渐铭记于心,慢慢地不用老师提醒也能自觉做到,开始养成好习惯。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家长群随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子女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具体要求,家校强强联手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在学校和小区都标有这么一句: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党的恩。贫困家庭有新房住,学生有新学校读,这些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我常常教育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将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扶贫的期望和目的是塑造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而对于低年级小学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嵇辉.浅谈小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4,( 10) .
朱海娃.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教育周报.教研版2016年第22期
宛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