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视障孩子由于生理的缺陷,视障孩子的自卑感普遍较重,也因此产生遇事偏激,狭隘自私的思想。根据视障孩子的特点,教师要用自己爱感动学生,让学生理解爱,爱自己,更要爱别人,要求别人给爱,但更要学会奉献爱,对于视障孩子,我们老师更应该用感恩的心来创造,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滋养。在教育中实现人性的光辉,让爱永在视障孩子心中。
关键词:视障孩子;爱的教育;学会感恩
十多年来,我始终信奉自己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他自己,变成自强不息的人。为了这个过程,我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无私奉献给了我的事业——特殊教育。用爱为视障孩子点亮“心灯”,用自己的知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一、感受有爱,用心感恩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说过,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对于视障孩子,我们老师更应该用感恩的心来创造,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滋养。在我平时的生 视不理,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以至于学生不能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长期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养成了自私的个性。感恩,就这样夭折在父母的溺爱中。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精心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让同学们讲讲父母亲关心自己的亲情故事,说说老师耐心细致教育自己的感人故事,深刻的体会到父母、老师的辛苦,知道要感谢父母、老师,要为父母、老师分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知恩图报之心。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并不断体验和感悟到在感恩中成长的快乐和收获,我还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进一步完成每个节日回家的爱心作业: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揉揉肩,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然,感恩不是局限在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父母的辛苦养育外,社会也为我们付出很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社会的关爱中成长。它不仅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设施,还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社会对我们的关爱,感恩社会给予我们一切。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充分利用班会课让学生个别讲述自己的经历的形式,回顾在内校期间受到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情况,使他们学会感恩学校,感谢学校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感谢学校的不懈努力,为他们积极争取权益;更使学会感恩社会好心人,因为有太多与他们素不相识的好心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关心着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人间的温暖,用这些事来鼓励他们,要把感恩之情化作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 “关爱他人,快乐自己”主题教育活动中,让他们用美丽的心灵,传递人间的真情,把关爱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关爱放到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成为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经过一系列活动教育,同学们对待帮助同学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都尽自己的可能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它们学会用自己的真心关爱他人,用自己的诚心温暖社会,用自己的奉献美化环境,诚心诚意的、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比如:下课了,老师遗忘手机、水杯和钥匙,放在讲台上,同学们亲自给老师送上;班干部彭小丹在检查教室卫生时,发现地面不干净,主动拿起扫把扫地,现在,教室比以前干净了,讲台上的书整齐了,电灯、电扇即使没有老师提醒,也总有人把它们及时关掉等等,体现感受有爱,用心感恩。
二、自强不息,健康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必须培养他们有自强不息的意志,那么老师自己也要有自强不息的意志。我就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有关这方面事迹与学生分享,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由于生理的缺陷,加之社会上少数人的偏见,视障孩子的自卑感普遍较重,也因此产生遇事偏激,狭隘自私的思想。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成长乃今后走进社会都极为不利。为了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念,使他们身残心不残,培养他们健康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我们教师的应负起这个责任,也是教德育工作的任务。
为了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之克服自卑,重新树立自信,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讲张海迪等人身残志坚的故事,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讨论人生的意义、价值,让他们正视自我,勇敢地面对现实。我通过精心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如“三分钟速记”比赛、转“呼啦圈”比赛、“写字速度”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学生能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觉到我自己也行。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同时也得到强化。培养视障孩子顽强的意志是克服自卑的另一种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我在班中常常举出自己班级的人和事来激励他们,培养他们吃苦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例如我班的何道威,为了参加田径训练,一次次在烈日下,训练就是一、两个钟头,这种吃苦精神,顽强意志,是成功的法宝,是学习的榜样,也是激励学生培养自信心的最佳方式。
三、爱心滋润,潜移默化
爱心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力量,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及冷暖病痛,用爱的力量去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例如:我们班的吴智谋同学,学习不刻苦,自制力又不强,自己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曹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去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先后和他谈心很多次,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可是有一次他发高烧,我亲自送他去看病,在他连续几天高烧达40度不退的情况下。我除上课外,白天守护在他身边,扶他上厕所,给他做病号饭;又发动班委干部帮助他,病愈之后,又组织同学给他补课。经过老师同学们的热情帮助,温暖了他的心。他感动地说:“老师,您们对我这样关心,我再不好好学习,实在对不起您了。”从这以后,他决心从零开始,目前他进步很大。我不辞辛劳,时刻跟踪学生,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处处为学生着想,和学生谈心,时间一长,自然成了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我用耐心、细心和爱心滋润着每一颗残疾孩子稚嫩的心灵。
我通过设计一系列教育的活动让视障孩子的“心灯”亮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家长哺育的艰辛,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大爱、无私的奉献,从而激发自觉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家长,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更期望学生在学会感恩的同时,能自强不息,能孝敬家长,能关爱同学,把感恩化作进取的动力。让这些视障孩子不论走到哪里,不论遇到何种情境,都守护着自己的“心灯”!用“心灯”照亮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