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应急管理局 黑龙江漠河 165399
摘要:在能源当中,煤炭资源所占据的地位至关重要,煤炭安全开采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同时也与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关系较为密切。据统计,在工业安全生产当中,煤炭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建立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并对煤炭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合理评价是当前煤炭生产企业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将对煤炭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展开探讨。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煤炭安全事故频发,构建科学的应急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煤矿企业的应急能力,以便于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可以快速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并对事故的扩大态势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故损失的有效降低。目前,全世界都将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及评价作为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此方面展开探讨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炭企业安全应急管理面临的问题
1、未能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可以三为多个类别,常见的有三种,一是综合预案,其是立足于整个煤矿企业以及矿山整体而制定的应急政策以及具体的应对方法,该预案可对应急事故的发生起到指导性作用。二是现场预案,其是以具体的现场为应急方案制定对象,对某一区域进行重点防护,进而针对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问题而制定出详细的应急措施。三是专项预案,通过对矿难类型进行分类,并对某类煤矿安全事故或潜在危险而制定的应急事故反应措施。通过分析国内煤矿企业可以发现,大多数企业都未能制定这三种预案,并且也未能建立起标准化的应急预案制定与审查标准。
2、组织体制有待完善
应急组织体制的建立,即要建立负责整个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管理机构,也要加强负责具体职能的功能部门的建设,同时还应建立负责事故现场调度与指挥的指挥中心,此外,还应组建由专业救援人士以及普通救援民众而组成的救援团队。然而部分煤炭企业并未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相应组织体制的建立,有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但却未能发挥出各部门的具体职责,甚至未能组建最为基本的救援团队。
3、缺乏高效的运作机制
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要依赖于运作机制而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该机制是确保管理团队及各部门合理配合与协调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煤炭企业由于未能建立起高效的运行机制,致使在应急事故发生时其应急管理体系难以顺利运行,进而导致事故发生后伤亡惨重,使企业也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突出表现为事故的应急处理由多个部门负责,且各部门的配合度不高,未难及时予以后勤保障,并且救援队伍的专业性不足等。
4、后勤保障的及时性有待提升
应急管理系统当中,后勤保障是重要的环节,其不仅包括信息管理系统,还要进行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合理调配。然而部分煤炭企业由于后勤保障系统的建立不完善,致使信息传递不及时,未能实现及时的救援,并且救援物资及资金的调配速度也并不及时,进而导致事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二、煤炭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构建的保障措施
1、强化法律制度的指导作用
现阶段,国家针对煤炭企业的安全应急管理已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且不断进行执行力度的强化,然而仍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目前仍无法与国外的法律制度及执行力度相比。一方面政府立法部门要及时进行法律政策的更新与完善,并确保可以独立进行立法与执行。另一方面,企业也应遵循从严执法的原则,在国家法律的约束下为应急管理系统的安全与合理构建提供保障,确保该系统的作用可以有效发挥。
2、加强组织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1)明确的管理机构能够为企业内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2)相应的各级部门包括财务、人力、物资、通讯等多个部门,主要是为应急系统的通畅运行提供配合;
(3)前线执行者团队指的是事故发生时可以上一线的职业救援团队与可动员群众,直接关系着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运作效果。
3、建立科学高效的运作机制
(1)确保整个体系由高层决策团队统一指挥,这需要在整个方案搭建框架的时候就要明确好决策层与非决策层的权力范围;
(2)各层级部门的工作衔接必须有序,以确保事故发生时各部门迅速响应;
(3)制定清晰的应急预案,注重事故预防宣传,加强事故演练,而不是单纯的走过场;
(4)后勤保障应及时维护更新,如注意应急设备的日常维护、救灾物资的按时更新供给等。
4、制定与执行事后反馈机制
在应急管理系统当中,事前的风险评估、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及时响应与处理,以后事后处理结果的有效反馈是该系统构建的重要内容。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进行事故所产生影响的有效消除,进而确保应急管理系统建立作用的有效发挥。事后反馈不仅要对事故发生原因以及产生的各项损失进行反馈,还要对具体的改进方案以及处理效果进行及时反馈。
三、煤矿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
1、煤矿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目的
应急能力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应急管理常态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企业应以全面加强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为目的,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结合内部和外部两类评估的特点,有效监督、检查和推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煤矿应急能力的提高是为了预防、控制及消除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及对财产和环境的破坏。
2、煤矿应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系统性
强化应急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应急管理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应坚持科学性以及系统性而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确保评价体系当中的各项指标都具有合理性。
(2)重要性
强调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在保证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煤矿应急能力的同时,选取其中较重要的指标。
(3)独立性
指标之间相互独立,避免包含、交叉,不能相互替代。
(4)科学性
指标体系必须涵盖能反映煤矿应急管理能力的各个主要方面,指标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3、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煤矿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煤炭企业的发展实际以及应急管理需求,合理构建煤矿企业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是依据煤矿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进行构建,系统由目标层、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构成。
结语:
当前国内煤炭企业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急预案不清晰、组织体制有漏洞、运行机制不顺畅、后勤保障不及时等多个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一个有效的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指导,内部完善的组织体制作为保障,而流畅的运行机制则直接决定了整个体系的有效性,同时还要重视事后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并对煤矿企业的应急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与评价。
参考文献:
[1]衡连伟,夏业领.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61-67.
[2]戚宏亮,宁云才.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协同度评价研究[J].煤炭工程,2017(1).
[3]季争争.浅谈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