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传统项目陀螺的调查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08期   作者:彭文明
[导读] 本文对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的历史、现状、发展以及未来思路进行调查,为今后发展提出规划,为陀螺运动在西双版纳发展提出个人建议与见解。
        本文对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的历史、现状、发展以及未来思路进行调查,为今后发展提出规划,为陀螺运动在西双版纳发展提出个人建议与见解。
        关键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陀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陀螺项目的发展历史、现状、未来。
        2.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①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云南省内各级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陀螺项目相关资料;②到州县史志办查阅;③到州县民族宗教局、教育体育局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对以上资料进行分类分析。
        (2)访谈法,通过面访电话、网络、微信多种方式与陀螺协会负责人、老年体协陀螺项目负责人、优秀和资深陀螺运动员,了解陀螺起源、发展、活动时间、参与人群、人数、陀螺场地。现在发展需求,未来的期望。
        (3)数理分析法,对采集陀螺项目相关资料进行数理分析。
        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国土面积有19124.5平方公里,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公里。全州辖一市二县,31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2个农场,223个行政村,40个社区(33个城市社区、7个农场社区),2253个村民小组,西双版纳世居着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瑶、苗、回、佤、壮、景颇13种民族,占总人口数77.9%。
        陀螺运动在西双版纳州地区发展历史悠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尤其是以傣族拉祜族、佤族彝族聚居的村寨,逢年过节,农闲时节,寨子里划一块空地,三五成群分成两队,或者是两两相对,进行娱乐,到过节时,周边两三个村寨相约比赛,以陀螺为媒介相聚一堂,热烈欢庆。
        1995年陀螺走向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制定相应的规则,2000年西双版纳州组建陀螺队参加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当时参加比赛的比赛运动员及教练员、领队及项目管理人员,从赛前、集训、赛后,对陀螺运动进行了积极推广。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景纳乡是远近闻名的陀螺乡,拥有众多陀螺爱好者曾多次组队参加省、州、市的陀螺比赛,获得2016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男子团体第一名,2018年获得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男、女团体第五、第六名成绩,每年举办“丰收杯”陀螺运动会,三年一届的全乡性“公牛杯”“夫妻杯”陀螺运动会。
        体育和民族宗教部门为了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陀螺项目作为推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积极推动,陀螺在西双版纳逐渐开展起来。从开始的过年过节、农闲时分打陀螺,变成休闲健身。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双版纳州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陀螺项目运动员有男子:岩三坎、李树云等,女子:鲁美丽、王玉兰、陈学兰等,都曾经获得国家级民运会银、铜成绩奖。
对州市陀螺协会成立时间、拥有场地、会员数进行调查:


西双版纳州参加云南省民族传统运动会历届成绩:


        通过州县乡三级协会调查,经常参与陀螺运动的人群,年龄、职业,参与运动时间:
        1.年龄:30岁以下占7.6%,30-40岁占8.5%,40-50岁占12.7%,50-60岁占27.8%,其余是60岁以上占33.4%。
        2.职业:机关单位占14%,企事业占12%,自由职业占27%,农民占18%,退休占29%(含男55岁、女50岁农民)。
        3.参与运动时间:早上6:30-8:30,下午19:00-21:00是大家经常参加,其余时段人员零散。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
        一、少数民族传统陀螺项目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展情况良好,具备一定的群众,拥有众多的陀螺爱好者,陀螺场地从市里到县城、乡镇、村寨都有分布,每年陀螺项目比赛州、县、乡各级都有。
        二、陀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西双版纳州呈现:1.城区和山区乡镇场地缺乏,坝区乡镇充裕;2.陀螺运动需要时间与经济基础,导致参与面狭窄;3.比赛是零散,不能形成层级;4.参加者大多数是中老年人,5.许多乡镇村寨陀螺协会和老年体协组合一起。
        三、在今后陀螺项目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比赛从上到下,逐级布置,以比赛促推广;
        2.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城区、偏远乡镇合理布局建设陀螺场;
        3.积极培育、培训一批体育指导员(陀螺项目);
        4.推广到每个乡镇,作为全民健身项目,作为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的推动点,从而提升其余民族体育项目的展开,例如射弩、高脚、秋千。
[1] 胡小明  民族体育[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 李泓    中国民族体育导论[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0
[3] 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J ]  体育科学 200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