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8期   作者:邓海凤
[导读] 对于语文而言,提问是一个十分讲究的环节。语文的课程中提问是阅读授课的主要步骤,大多数的语文课堂都无法离开师生互动的原则。
        摘要:对于语文而言,提问是一个十分讲究的环节。语文的课程中提问是阅读授课的主要步骤,大多数的语文课堂都无法离开师生互动的原则。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提问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还可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如此看来,问题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就是语文教师主要手段,那么如何做到使问题足够有深度却又不失趣味就是今天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创新分析
        引言:首先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针对初中生展开,并且围绕初中生思维设计。每个学生所擅长之处都有所不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发现他们的特长,并挖掘他们各自的潜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同时,也补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提问的设计不能以个别学生的标准来衡量,所谓“因材施教”,我们需要去思考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问题。问题不能够过于死板,也不能过于跳脱,其中的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行衡量。有时,问题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方向,苏格拉底说过“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告诉别人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真理往往产生在一百个疑问之后,如果希望在学业上学有所成,就要拥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如果可以做到在实际生活中敢于发现问题,且不断提问,就可能会感悟真理,升华自己。
        浩浩瀚海,难测深浅,万象包罗,古今之人难以深究根源;细草芊柳,尽心钻研,不失深奥,所以古往今来未有人能够以偏概全。因此无论是孩童家长,教师学生,专家俗人终其一生都在解答自己的不断提问。教育绝不仅仅是灌输学问,僵硬想法。古时八股科举,用八股文禁锢了年轻科举者的无限可能,这样一来这些本该年少有为的有志青年渐渐地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所以古人写柳,大多是送别的愁绪;写月,大多是乡愁的感怀;亡国之情总需要后庭的点缀。如此封建的死板教育,教育出来的人和诗文也总归是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终究不比唐代时的千姿百态,大秦时的诸子百家。在那种封建教育之下,大多文章观点都失去了本应有的独特思维。由此可见,一味的教学而不懂得提问让学生思考的方式,无疑是如同封建般迂腐的教学理念。任何学问都不能只从前人那里搬运,从借鉴中创新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所以提问不仅仅是回答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最佳方式,而良好的问题也可以加速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亦能够缓解和活跃课堂的气氛。这就是在课堂中提问的优点和益处,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课题。如何设计初中语文教学的提问?
        一、初中语文提问的重要性
        (一)提问可以增加课堂的参与度
        传统课堂上的教师授课中,常常会将课堂分出两极化,认真听讲的学生和“神游”的学生。而“神游”的这一类学生往往是教师所不能够区分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认真参与进课堂呢?
        在课堂中引进随机性提问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如此可以增强学生的精神集中能力,增添他们的高度紧张感,使他们不敢随意的松懈。这就需要教师强化提问的方式,务必保证提问的随机程度,做到不定时间;不定人选;不定题目。而题目的设计也叫讲究“三没有”原则,书上没有明显的答案,练习册中没有明显的提示,百度百科内亦没有相应的词条。
        如此一来,学生只能“提心吊胆”的打起精神听课,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所在,长此以往整个课堂的参与度也会有一个明显的增幅。
        (二)语文课堂的提问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任何学问都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的语文课堂不应该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更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以为在语文课堂中增添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的把握每篇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更是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方法。读千万文章不如自创一文,所以提问正是这种含义所在。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作者的写作心得和心路历程,同时学习课本中的写作思路和手法,课后加以利用才是新时代应该有的创新型语文课堂。
        如此一来,长此以往当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迅速的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效率也获得显著提高。


        (三)提高课堂趣味性,丰富师生情感
        课堂提问是一种互动实质的环节,这样的环节可以增加教师与每一位学生的交流。问和答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答疑解惑,更是感情之间的相互流传。问答环节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可以让学生在举手回答期间变得跳脱,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回答也可以让教师体会到他们的思路和想法,让知识更加的多元化。不仅如此学生之间对知识的理解有一种年龄的共鸣,所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会让更多学生有合理感和参与感,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师生的问答间是一种知识层面的沟通,也是情感的沟通,它可以帮助师生了解彼此的想法和价值观,会让学生对教师更加的亲切和敬重。而对教师的喜爱可以让学生不再排斥语文课堂,相反会更加认真地去学习和思考来和老师进行互动。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对语文相关的事物产生兴趣,而这将是学生所获益终生的价值所在,也是语文课堂的价值所在。
        二、题目设计
        (一)题目要具有趣味性
        语文的课堂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和可能性,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阅读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要汇聚这种知识源头的多元化,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自由与随性,从而产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和喜好。而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就是延续学生对语文兴趣的重要条件,问题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放松神经,轻松愉快的学习,并且喜欢上这种课堂的互动教学的方式方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大多都喜欢有趣的课堂授课方式,有趣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沉浸其中,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心情。所以教师要把文章或课本中难以理解的地方用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在其中提出一个富有深意又不失风趣的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解答时乐在其中。适当之时也可以结合图画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增加学生的新奇性和互动性。
        (二)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
        课堂毕竟是课堂,不能过于追求“妙趣横生”,还是要结合课本从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价值。要在提问中饱含深意,让他们学会思考文章中的道理进而结合生活,总结出属于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他们日后独立判断是是非非的能力,锻炼他们自主决定孰黑孰白的决策力。
        书本终究是书本,而教师的职责是要教会他们学着思考。培根说过“思考是行为的种子。”你的目光所涉及的是你的眼界,你的目光所停留的是你的见解,而这之中你所能思考的就是你的人生。“饮水思源”为一种思考,“见微知著”同为思考。思考对于人类而言是区别于动物的所在,所以学会思考才应该是教师给学生所上的最重要的一节课。
        而提问本身与思考就是相辅相成的,有提问就会思考,思考了才会提问。所以对于语文这门课程而言,提一些有思考价值和深度的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语:由此可见,提问对于课堂百利而无一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上课激情,还可以促进师生友谊。使学生增强课堂参与感,感受到课堂的有趣,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
        问题的设计尤其重要,要“趣中有味”,回味无穷。不仅仅要做到让题目具有吸引力还要让题目有深度,能够让学生在欢笑中去思考一些人生的道理。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喜爱自主学习,便是教师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张东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设计研究[D].河北范大学,2012.]
朱亚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学,2012
胡玮玮.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郭清平.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研究[D].四川师范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