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中“马虎”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8期   作者:沈秋霞
[导读] 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学习中马虎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展开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摘要】马虎现象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同时好奇心强烈,很容易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分散学习注意力,马虎现象的出现,严重的制约了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有效避免小学生马虎现象的出现。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学习中马虎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展开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马虎现象;策略探讨

        数学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是基于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小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上还十分欠缺,所以就导致了马虎现象的频繁发生,从而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小学生的马虎现象加以高度的重视,在详细分析小学生出现马虎现象原因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措施来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从而有效改善小学生的马虎现象,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小学数学学习中马虎现象的成因分析
1.1小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以及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保有强烈的好奇心的成长特点,所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小学生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看错题目或者是写错数字的情况,从而导致马虎现象频发。
1.2小学生很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所谓的思维定式就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针对一类知识点或者是一类习题形成的固定式思维。由于这一固定式思维的存在,小学生在进行数学习题解答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没有仔细理解题意就下笔答题的情况,如此,得到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从而也就简单的将错误归咎在马虎上。
1.3小学生的心理情绪普遍不稳定
        基于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其普遍会有心理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很容易在进行数学习题解答过程中出现错误。这一问题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很多小学生在进行简单习题的解答过程中都能够表现的游刃有余,而在进行稍微复杂的习题的解答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急躁的情况,从而错误百出。
2.小学数学学习中马虎现象的解决对策
2.1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端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想要有效的改善小学生的马虎现象,最先需要做的就是在各种条件下充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端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1]。因为只有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以及学习态度得到端正,小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专注和严谨。首先在小学生进行数学习题解答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其静下心来,不能三心二意,不能急于求成,让其改掉一边说话或者是一边玩一边解题的不良习惯。然后教师需要在小学生进行数学习题解答的过程中让小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不管是在计算步骤中还是在技术结束之后都可以进行检验。最后,教师需要在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注意力集中以及认真看题、答题的习惯。如此,只有不断提高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习惯,充分端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够有效避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频繁出现的马虎现象。
2.2重视小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学生出现马虎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够认真,而除却这一原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不够扎实。所以为了有效避免和杜绝小学生的马虎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视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如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经常性的开展一些趣味性计算竞赛,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题目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数学题目而形成良好的看题习惯。如此,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从而不断改善小学生的马虎现象。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小学生因为马虎而出现错误的习题需要加以高度重视,通过采用对比法以及类比法等方式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错误认知度。让小学生在多次的复习和总结过程中有效做到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的现象,从而有效避免和杜绝马虎现象。
2.3充分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模式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马虎现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小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模式来有效改善小学生的马虎现象[2]。

充分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首先在进行数学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多种解题方式和解题思路都讲解给学生听;然后在教学课堂上针对某一数学习题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让小学生总结出不同的解题策略;最后教师需要经常性的以一些开放性的数学例题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如此在多变的解题思路中避免学生形成固定的解题思维,从而也有效避免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马虎现象。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模式,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让小学生养成学习总结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3.总结
        总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马虎现象对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是一种严重的制约,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分析小学生马虎现象的原因,然后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有效改善小学生的马虎现象,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小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开飞.小学数学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2(Z1):61-63.
[2]李洋. 小学数学学习中“马虎”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15(20):22-23.

姓名:沈秋霞                               
出生年月:1979 12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籍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
最高学历:本科
单位:福建省罗源滨海学校       
        职称:        中级                               
        研究方向:        小学数学教育                       
邮编:                350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