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玉州区城西街道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经济的蓬勃发展必然要建立在资源基础之上,土地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我国,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一直受到高度的关注。目前,我国乡镇区域的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被浪费、生态环境被破坏严重、土地管理混乱,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因素。本文从乡镇土地规划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乡镇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乡镇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对策,为辅助乡镇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想法。
关键词:乡镇;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要点
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城市周边的乡镇经济建设和发展。短期内的快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的供需之间表现出了突出的矛盾,土地资源成为限制乡镇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对乡镇基层政府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成为乡镇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实际上,各地区的乡镇政府遇到的土地资源规划管理问题并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对策制定,调节供需关系,调节人地关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1 乡镇土地规划管理现状
1.1 耕地数量锐减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众多工业企业不断外迁,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乡镇的土地资源。而且,乡镇政府为了谋求当地经济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工厂、企业来当地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必然导致土地资源锐减。再加上,乡镇地区有相当部分农民依靠土地开展农林牧业维持生计,耕地资源被划做工业建设使用,必然引起农民的不满,也导致我国本就不多的耕地面积锐减。
1.2 对土地资源保护不足
与城市地区土地资源有所不同,乡镇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不仅承担着农业生产的作用,还有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价值,而大量工厂、企业进入乡镇地区发展时,所占领的大面积土地资源,必然导致当地生态平衡被打破,严重时可能因为过度开发而影响到区域内耕地资源的质量。耕地是一种自身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周边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对耕地中的作物形成影响,必须依靠人为方式进行干预。而砍伐森林、开发矿产资源、建设工业园区、修建道路等人为行动都会造成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区域内风阻减小、地表径流加大、水土流失情况加剧、植被蒸腾量减少,这些都会影响到耕地土壤的含水率、肥力,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土壤的质量接连下降,影响乡镇地区的后续发展潜力。
1.3 土地规划管理混乱
土地是有限的,适合用于建设为功能片区的土地更是数量稀少,因此,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利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低效率的土地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乡镇政府对于土地的规划管理速度,远远比不上土地资源的使用速度,土地保护工作迟迟不到位,导致土地在利用过程中被胡乱划分。乡镇区域常见的房屋被频繁拆迁,原本的耕地被划为交通用地,又被转为工业用地,都是土地规划管理混乱的产物。
2 做好乡镇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从主观上重视起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
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不只是国家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土地资源牵扯到诸多方面,因此,规划管理部门、发改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必须通力协作,在思想上、主观上重视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自觉从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开展工作。
2.2 坚持推行对土地资源的集约管理
目前,乡镇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原因大多在于乡镇政府相关部门对土地资源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因此,乡镇政府必须对土地资源开展集约管理,加强管控力度。乡镇政府规划部门要根据乡镇发展实际基础、现状来规划未来乡镇发展之路,充分考虑到乡镇人口聚集、耕地分布、河流流经区域、主要国线省线干道位置、主要经济资源分布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土地资源进行集中规划,划分好乡镇区域各功能区块的位置、面积,为后续针对土地资源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打底。乡镇政府规划部门的土地资源集约管理工作,必须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从整体上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尽可能将眼光放得长远,均衡当地居民生活生产所需与生态环境稳定的矛盾,提高闲置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上挖掘闲置土地资源的优势,避免土地资源利用方向频繁变更。
2.3 建立健全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机制
乡镇政府想要做好对土地资源的集约管理,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辅助,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十分重要。因此,乡镇政府必须做好自身内部建设,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针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机制,联动政府各个部门做好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乡镇政府建立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必须与国家《土地管理法》相契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填补,将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高度重视落实到各部门的管理行动上,为土地资源的实际规划、管理、监督工作提供助力。
2.4 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
对于乡镇地区而言,农业是十分重要的产业,不仅是周边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果蔬来源,也是工业生产、化工加工的原材料源头之一,因此,可以说农业是乡镇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乡镇政府不可舍本逐末,完全抛弃对农业的投资和扶持,要尽快完成当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发展,开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增收。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够有效提高对耕地资源的利用率,是乡镇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乡镇地区发展特色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必须引起乡镇政府的重视,做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土地基础。
结束语:乡镇我国城镇体系中的低级别行政单位,乡镇政府的管理面积小,责任和能力都比较小,但由于身处一线的特殊性,乡镇政府面临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非常突出,是我国实现土地资源集约管理的重要执行人之一。乡镇政府要从主观上重视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坚持走集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及时解决人与地之间、土地供与需之间的矛盾,推动当地经济的稳步发展。乡镇政府的土地规划管理工作需要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管理经验,一切要从乡镇的资源、现状、发展潜力出发。
参考文献:
[1]万燕玲.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要点及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107-108.
[2]王志强.如何做好乡镇土地规划管理工作[J].中国高新区,2017(12):169.
[3]覃勤英.乡镇土地规划问题反思及应对研究[J].农家参谋,2019(02):28+40.
[4]罗世寅.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9(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