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8期   作者:谭靖
[导读]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的要求是:切实提升课堂有效性。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数学的要求是:切实提升课堂有效性。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提升学生的上课听课质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学习观念,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提供有利条件。初中数学的课程难度较大,对于有些学生来讲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反思如何解决当前现状,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进而改变困难局面。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教学的流程是从制定课程目标开始的,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关注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有的放矢。从教学的开端就以提升课堂有效性为中心,积极探索相关策略。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参加学校组织的晋升培训,从自身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从而落实到教学实战中去,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积极应对数学难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现状
        初中数学课堂依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基本是教师的单向教学方式,属于机械性的“填鸭式”。教师通过讲授数学知识点,配以大量习题,要求学生掌握到规定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我探究的热情。由于授课过程过于机械化,导致学生的思维固话,只知道基本的知识内容,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略显薄弱,遇到问题不能第一时间捋清思路,找不到对应的解题办法,容易有退缩心理,缺少克服难题的勇气。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大量的知识,能力提升的幅度不大,上课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真正理解理论概念。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容易形成高分低能的局面。
二、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意义
        对于上述的关于数学教学的课堂现状的描述,可以肯定的是,提升课堂有效性迫在眉睫。学生的大部分新知识的学习时间和场所来自于课堂,因此要想培养独立探究的思维,就要重视在课堂上学习的有效性。数学知识中抽象概念较多,被动掌握的内容对学习的意义不大,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只有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课堂气氛,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有效性是学生运用知识的前提,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发展,最终形成完备的数学体系[1]。
三、提升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以运用知识为导向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运用知识为导向,摆脱传统的以内容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多为教师思考在一堂课中能讲完多少内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位置,认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讲授内容的多少,这是片面的认知,一堂课的成功是学生基本掌握了课程内容,在通过一些典型习题后,能够达到运用的程度。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授课的中心是如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教学目标给解决当前问题提供了方向,从教学的开端确立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手段,从而从学生学习本位出发,内化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是能够保证学生在解决综合类题型时有解题思路,会根据条件分析运用的知识,并有效提取,保证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的紧密结合[2]。


(二)教学计划以任务为导向
        教学计划是展示教学进度和体现学生接受水平的教学形式,教师根据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任务,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计划是动态变化的,不需要提前制定,只需要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即可,这种想法忽视了教学的连贯性。知识与知识间存在联系,单独的把知识点拆分,考虑某一知识点短时间内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是种打击,学生学习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也就谈不到运用这一层面。因此,教师要制定一个阶段内的教学计划,按照阶段性的教学任务,联系知识的架构,将知识凝聚成统一整体,从整体角度关注学生的内化情况。教学任务是在学生能够吸收的基础上确立的,教师保证每节课程的讲授都应当是有效的,减少对于知识点的赘述,增加运用能力培养的比例,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呈螺旋式上升,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不断完善[3]。
        例如,在学习“圆的有关性质”时,教师要确定的教学计划是,通过圆性质的掌握,解决点线面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计算,不是单纯的将圆的性质孤立开,不结合之后的学习内容,前一部分的学习要为深入学习其他知识,夯实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之前知识的复习,对于掌握不好的知识点,不要为了教学进度而放任不管,要寻求解决办法,真正做到大部分学生可以将知识点灵活运用,再进行下一部分的数学内容的学习。
(三)增添课堂趣味性
        增添课堂趣味性需要考虑两点:一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增加数学教学的方式。关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首先要明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了解个人的优势项目,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计划;其次,师生关系应以鼓励为主,积极反馈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小进步要扩大其意义,给予肯定的反应,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最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保护好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指出对于知识点认识存在偏差的地方。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具备积极意义,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给予学生新鲜的刺激,利用学生喜欢新事物这一特点,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听课效率。结合生活实际,增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利用科学手段,转换数学枯燥的知识内容,用动态的图片和影响代替抽象的知识,使学习过程生动起来[4]。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课前的导入,可以找一些关于生活中看图时错觉的图片,如图1所示,让学生在图中找到相交和平行平行的线段,学生自然会因为视觉的偏差,找到不符合条件的直线,之后教师提问“具体什么样的两条线之间可以称之为平行线呢?那些不平行的线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带着问题开展本节课的内容,吸引学生继续向下探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构建,要重视对课程前期任务的把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与教师间沟通的黏性,提高有效沟通的比例,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夏新春.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45-146.

[2]宁善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76.

[3]于秀娜.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展现数学课堂风采——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19,22:23.

[4]王伟.初中数学有效性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7,13: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