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8期   作者:文丽珍
[导读]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学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学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小学的德育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应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激励措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影响,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对策

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落实,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了更好的有效实施激励措施,小学班主任应分析德育工作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激励对策。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不够完善
        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制度不够完善,学校缺乏考核制度和考核记录,小学的德育教育大多由班主任开展,而班主任的工作繁忙,没有参照统一的参考标准,而学校缺乏安排和完善的计划,导致德育教育过程中效率不好。
        (二)激励策略方式不完善
        现在的小学德育教育是老师向学生传输德育知识,在学校里用宣传栏宣传。然而这些方法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激励政策的目标不明确,没有达到很好地效果。老师和学生缺乏沟通,学生缺乏实践,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德育教育。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换了种方式后就不会,缺乏实践教学。这种普遍的教学方式是如今最常见的,导致德育教育的水平一般。
        (三)缺乏规范的组织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没有抓住学生的心里想法,导致学生的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没有穿行,没有满足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求、因此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热情不好。
二、实施德育教育激励措施的方式
        (一)因材施教实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老师的角色尤为重要,从出生开始说的第一句话都与语言息息相关,语言是学生的启发者和开拓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精神沟通,老师须认可学生,加强与学生的精神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用教学互动的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言体系。而教学互动能很好的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例如:在《荷叶圆圆》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这种分层递进的朗读,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更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向困难挑战,敢于质疑。让学生在相互的比赛阅读中发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也能通过阅读让学生学到团队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在课堂之外,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同,随着教育的不断变化,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鼓励他们。老师给行为能力较好的同学安排相对困难的管理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班级做出贡献;给行为能力较弱的同学安排较轻松实现的活动。给学生布置完这些任务师,表扬行为较好的同学,行为较弱的同学也能受到尊重,能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用实际例子激励学生
        老师可以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两个方面对班级里成绩优异、道德品质高德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对于道德品质较差的同学,老师要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道德教育,鼓励学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自律,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可以将激励策略当做培养学生品质的策略[1]。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轮流执行班级任务,锻炼学生的责任感,在轮流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身同感受,体会到德育教学的内涵,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律精神。在轮流执行班级任务结束后,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此次班级做得最好的学生,并进行奖励,产生激励的作用,不但能让学生对德育教育深有体会,也会拉进同学之间的关系,达到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换位思考和互帮互助的道德品质。
        (三)激励策略的有效性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实施激励策略的有效性,才能让德育教育更加有意义。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③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平,可以一举多得。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有触动性,在培养道德品质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团结的精神[2]。
        (四)加强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实行激励策略时,要考虑现实的意义,开展教育工作从学生身边入手,让学生学习到其中的优良品质。例如:在小学生中,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是德育教育中的必备优良品质之一。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合作的这一方式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时间非常有限,除此之外,学生与家长的接触最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家长息息相关,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导致班级里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差异大。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对学生分组的进行德育教育,对素质较高的同学加以鼓励,并让其继续保持优点不断提升自我。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同学,要对其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也可每个月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品德较高的同学上台发言,为其余同学树立榜样,为优秀的学生颁发奖状,让学生和家长平时多沟通交流。这种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学习的重要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德育教育中实施能够激发小学生心灵的激励策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与发展,小学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对事物好奇并且学习能力快,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可以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例如:小学生每周一都戴红领巾升国旗,班主任可以从这点出发,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升国旗,从而实施激励策略,对升国旗的同学提出表扬,并让其它同学向他们学习,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之间能够懂得如何热爱班集体,如何形成良好的气氛,这样小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德育教育[3]。对于拾金不昧的同学可提出表扬,告诉同学这是良好的道德素质,将德育教育体现在生活中,让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都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找到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通过制定激励策略,多表扬鼓励学生,用学生的实际例子去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能从根本上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的内心以及实际行动都能有了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这样能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谢德军.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中华少年, 2019(9):278-278.
[2]赖淑冠. 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实施有效激励策略[J]. 新课程, 2019(7):233-233.
[3]陈小丹. 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新课程, 2019(13):221-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