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的审美观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在先天因素主导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个体会出现不同的审美观,在不同的审美观下,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而创意也是能够决定审美观的不同的。课堂教育是获取知识重要的途径,是培养孩子成才的主要场所,所以小学生的审美观基本上是在课堂中形成的。在国家提倡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当下的主要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的。本文就小学美术高年级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做了一些探讨和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年级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
一、现在的小学美术高年级课堂教育的现状
当下的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普遍存在着学生们对于美术课的兴趣不高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这是因为学生们对于美术课的认识不够造成的,没有融入到课堂气氛和节奏中去,再加上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自控能力弱,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会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下降,而且由于高年级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较大,学习节奏快,美术课更加得不到重视,这就违背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所以改变美术课教学现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从问题的源头出发,抓住问题的根本,制定对策才是改变现状的办法,所以改变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使孩子们对美术课的认知意义更加深远[1]。
由于岭南版教材更加重视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重视知识的结合,从而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这是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教育的发展进步。这版教材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中的物体的颜色、形状、结构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社会和自然的兴趣,以及塑造更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动手、学习、创新的能力。岭南版美术教材的理念,是值得其他同行去借鉴学习的,同时也建议这种模式在教育界普及,所以小学美术教育想要快速的发展,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需要教育界和美术界共同努力而实现的。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从一个更专业的角度去认知以及应用美术知识,在逐渐的学习过程中领略美术的魅力,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萌芽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塑造都是有益的[2]。
如何保证教师的教学设计的成效性与可行性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并总结经验的。首先,要保证教学设计的成效性,就需要教师合理备课,把创意性和趣味性融入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中,把美术课堂作为孩子们了解这个世界的途径,开阔学生视野。美术本身是一个抽象的学问,由于小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不成熟,所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化繁为简,降低难度,把课程拆分细化,通俗易懂地去设计课堂内容;其次,为保证教学设计的可行性,需要多次试验这种教学方案,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可以评判这种教学设计的可行与否,这样就可以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三、教师的教学引导的重要性
对于教学引导的成效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习的兴趣,并协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比如,美术需要对色彩有较好的认识,而色彩存在于大千世界中,世界万物均有自己的色彩,这样就可以把外界的色彩引入课堂中去,把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进一步的认识,又能启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既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如何保证教学引导的可行性,需要教师仔细研究课程内容,提前对讲课时所需要的素材进行充分了解和调查,根据素材的特点进行修饰以融入到课堂的内容中去,并制作出易于理解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教师正确的的引导下,把教学内容简单易懂的展示出来,使学生充分领会课堂内容,提高学习质量[3]。
四、教师和学生如何在教学课堂上互动
美术是人的创意的结晶,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结合下的产物。在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习美术的成效性,就需要融入更多的创意进入课堂内容,产生更多的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强调创意在美术课程中的作用。创意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美术课程中的核心,是作品的灵魂,更是人的想象的体现。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在课堂中互动交流,比如可以让学生去画这个世界,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大海是什么颜色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高楼大厦是什么形状的,足球是什么形状的,这些物体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学生在绘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创意,在课堂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描绘这个世界的各种物体。
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创意,才是美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是考察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指导学生发挥创意去学习,才能保证创意在教学课堂中的可行性。
五、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成效性与可行性
在创意教学中如何保证教学效果的成效性,是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在小学美术高年级课堂有效的开展创意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指导思想,也是学习美术的捷径。因此,迫切需要把创意融入到小学课堂内,把教学结果的成效考核作为主要任务,甚至可以把教学结果作为衡量标准。在保证成效性的同时,把学生学习的成果作为一个依据,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知道是否具有可行性。在这种模式下,积极地采用多元化去开展美术课堂的教学,比如通过声音、视频和互联网等方面去辅助美术课堂的教学,将是锦上添花。
六、结语
在小学生尚不能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现状,积极融入创意到教学中,把美术知识更好地进行传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设定一定的情景,协助孩子去想象,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发自己的创意,并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认识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创意表达在美术作品中,这才是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随着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课的重要性,美术课堂的改革工作也迫在眉睫,近年来虽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任重而道远,现在的社会发展形势使得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要全面发展各项技能,而且更加要求学生注重学习方法[4]。
参考文献:
[1]李倩雯.图像文化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2]赵熙子.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3]张国权.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快乐成长[J].湖北教育,2005,(7)
[4]王贺.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土壤[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