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8期   作者:何娟
[导读] 新时期的教育征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了出来。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征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了出来。美术作为学校美育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情感有着天然的契合。美术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在欣赏教学、技法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对爱国主义的渗透,推动学校德育教育路径的丰富和完善。本文首先就中学美术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就中学美术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路径进行了总结,将为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一步渗透提供参考。
        关键词:爱国主义;美术,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实践方式不仅使得美术教育的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也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的体系更为地丰富和完善,对实现中学教育的全方面育人、全过程育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新时期的发展征程中,爱国成为了时代发展中最为响亮的声音,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教学理念、模式、方法上的变革与创新,实现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继承和发扬,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中学美术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这是对中学生的殷切教诲,也是对中学生的真切希望。中学教育中应始终将爱国主义放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以培养爱党、爱国的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展开多维度的探索,确保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就教育发展的规律而言,只有学生饱含着对于家国的热爱,才能够实现对国家未来的责任与担当。随着中学德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爱国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也越发的多言,而在这些方法之中,美术是最具有浸润式培养效果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中学的美育教育内容有着天然的契合,同时这一浸润式的培养方式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中学的美术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爱国主要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通过自身在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技法教学等多层面的探索中,实现历史和时代所交付于己的职责,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2]。
        2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对于优秀作品的简介、欣赏和评述,来引导学生突破画作的表象而认识到其深刻的内涵。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太多的艺术作品中镌刻着家国情怀,对这些画作的运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国家的重新认识,达成对自身爱国情感的充分激发。如在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透过画作本身而看到其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山水本身与“河山”“江山”“山河”的内涵所相同,对山水的描绘本身就是画家对于祖国情感的一种外露。同时,我国古代艺术当中,也留下了很多镌刻着中国印记的内容、色彩、纹饰及艺术造型,其中所蕴含的特有的民族审美情趣,也将使得学生在对其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对于国家历史的认同。如在对我国绘画精品《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当中,宋代繁荣的景象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这一股热爱,更能够使学生在对历史的回眸中增加对于国家的自豪之感[3]。


        3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的渗透
        在中学美术技法课的教学之中,会相应地给中学生安排一些内容上的临习,而这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相对于西方的美术,中国的美术无论是在底蕴、内涵,还是技法、特征都呈现出了更为独特的东方艺术之美。而这无疑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学生在美术技法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不同表现形式的中国古典美术作品,如国画、剪纸、泥塑、面具等。而对这些画作的技法学习过程也是一个难得的中国美术技艺的一个传承过程,学生能够通过对国画中的勾、擦、点、染去管窥中国古人得有的精神意蕴;能够通过对泥塑作品的制作和欣赏中,理解古人对于自然、社会及生活的态度;能够在对纸张的裁剪中,感知到人们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而这一切都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一种特有的组成因素,唯有爱的细腻,才可爱的深沉[4]。
        4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创新路径
        美术的教育不能固有于课堂,也应在更为宏观的视角去找到美术与历史、美育与爱国的结合点。我国拥有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90多年的革命征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成为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革命纪念馆和红色旅游景区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载体,流淌着中国革命的精神。在近年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中,红色旅游热燃遍了祖国大地,那些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博物馆,以其卓越的爱国情感和炽热的民族精神感染和激励着新时期的建设者们。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中雕塑、绘画、实物都会在极大程度上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巨大的震撼。而这一过程中,这些革命历史博物馆中丰富的美术资源,也将充分地发挥其媒介的作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题材创作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艺术和精神的熏陶中,实现自身爱国情感的升华。
        综上所述,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在中学德育体系的架构下,中学美术应以美术课堂为依托,向学生渗透和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这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更是党和国家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中学美术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对欣赏课内容的发掘和技法课内涵上的传承,让美术课堂成为情感成长的课堂、价值提升的课堂、文化浸润的课堂,并在实践路径上的不断创新,以达成对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化提升,使美术教育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的教育事业和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霞.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中学美术教育中[J].新校园(上旬刊),2014,(11):159-159.
        [2]姜华.美术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2):133.
        [3]何锐.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9):10-10.
        [4]孙兆光. 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 中学教学参考,2016,(1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