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的理念也逐渐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转向完整的体育评价,由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使新时期体育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针对中学生的各种情况来培养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培养
引言: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形成。全面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是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从而,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意义、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因素,以及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以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提高,以利于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终身受益,才能使学生身心素质得以全面而和谐的提高和发展。
1 培养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体育兴趣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力保证。孩子缺少体育锻炼会造成许多心理问题.因为身心是统一的,愈多心理问题是由身体问题引起的,生理基础出了问题,必然要在心理上有所反应.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青少年面临着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压力,不少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项针对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表明:儿童青少年行为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此外,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体育兴趣可以让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改善适应环境的能力,对生活充满热情,感受团队精神的相互关心与合作,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还可以使学生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轻松、愉快的情绪,同时在体力上也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帮助消除学习带来的体力和心理疲劳,唤起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获得以人为本的心理归因.
2 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因素
2.1 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
在体育教学中的任何一个教学班里,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及能力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尤其是刚入校的新生,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而各个学校对体育重视的程度,授课环境、条件、场地、器材、设备等都不同,差异就更大。例如,不知道“蹲踞式起步”,不知道“三大球”的大有人在,那就更谈不上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了。
2.2 中学体育教学各个时间段的目的性不强,任务不明确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从表面上看起来,它的价值很大,而实际上是放大了的价值观,它不但过分强调社会价值、目标,而且内涵不清,外延更加模糊,不切实际的东西太多。小学可以适应中学,中学同样可以适应小学,甚至有的中学的教学目标也试用于大学,这就导致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2.3 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学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活动空间和器材设备作保证,学生的练习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贫乏、单调的活动条件下,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体育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这种因素,并想方设法去努力挖掘校内外的体育资源,争取各方面支持来改革体育教学的各种物质条件,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造条件.
3 中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与培养的途径
3.1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人因材施教,做到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水平、心理品质、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为照顾学生这些特点和差异,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掌握某一技术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的要求;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由于怕自己的成绩差被别人看不起,怕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等。所以这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以致缺乏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帮助鼓励和耐心辅导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他们的练习内容,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3.2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的积累是对该领域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研究表明,只有当时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体育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可能,采用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课等形式,使学生在某一项目或若干项目中运动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学生只有在感到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才能有更大的兴趣去从事体育锻炼.
3.3课堂情景的设置要新颖且富有个性化
中学生体育兴趣的产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就应该利用客观的环境去衬托课前氛围,为课中良好的教学打下基础,引发其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它是上好体育课诱发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因为场地、器材是否安排妥当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主要环节,利用这些外部条件,并且不断创新,才能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生动,体育教学更富有实际意义,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4 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奖励具有推动学习的作用.但如果奖励不当,则可能导致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着重于奖励,过分的夸奖会造成学生骄傲而忽视自己的缺点的倾向.奖励一般可以得到好的效果,而惩罚则不然,惩罚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对学校、教师和学习的厌恶,怀疑,甚至拒绝和憎恨.当然,适当的批评是完全必要的,只是要讲求方式和采用巧妙的方法.
结语:
总之,体育运动对学生有较多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这是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应充分地加以重视,在教学各环节中发挥它的作用,自觉地培养、激发、巩固学生的体育兴趣,运用兴趣效应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J].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7.
[2]殷孟球.体育兴趣培养刍议[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