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 王雅娟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王雅娟
[导读]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有效的技术运用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郑州市水利建筑工程处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有效的技术运用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为了进一步分析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导流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希望分析能够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有效技术保证。
        关键词:水利工程;导流技术;施工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在此背景下,水利工程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施工设备、材料的应用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导流施工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应加强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出导流施工技术的作用,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施工导流技术概述
        1.1施工导流技术
        施工导流,简单讲就是在工程建设期间,控制疏导水流采取的技术措施。施工导流是水利工程施工是工程的中一项及其重要的措施,必须惊喜周密的设计安排。其方案的选定,会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工期、质量、造价环节。施工导流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1)初期导流,(2)中期导流,(3)后期导流。所采用的设计流量频率一般都是用过导流设计标准所涉及出来的。对不同的阶段的建筑物而言,所要求的频率也不尽相同。但初期导流阶段的洪水标准普遍偏低,中期和后期导流阶段的洪水标准要求在逐步提高。
        1.2影响导流的主要因素
        1.2.1水文因素
        首先,水文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是水利施工作业中引水施工工作的一个常见影响因素。因此,在施工作业环境中,施工技术人员要彰显自身的专业性,做到精准判断水质特性和流水的深浅度,以实现科学的导流工作。可事实上,施工作业人员往往会将水文因素忽略,这是非常致命的。
        1.2.2地形地貌因素
        通常来说,水利施工作业的导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为此,在选址时不能忽略这方面的因素。如若选的是不理想的环境,导流施工作业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因此,熟悉各种导流作业方式是对每一个施工作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必须将实际情况了解清楚,严格考虑岩石硬度、河床狭窄和陡坡度等,选择适合施工作业的导流作业方式,尽可能降低地形地貌的影响。
        1.2.3地质因素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地质环境对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贯穿于各种方式的施工技术中。此外,地质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会影响到导流流量的方向和大小,并且难以控制。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地质的深入研究和调查,确保施工作业的合理进行,同时加强可控性。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有重大事故发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
        2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2.1明渠导流技术
        明渠导流的施工地点一般选取岸坡平缓的河岸或较宽的滩地修筑围堰,经渠道向下流入,从而形成河床对基坑进行拦断,便于河道的水流成功流到下游环境,对施工工程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充分利用明渠导流,在减少施工作业量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当符合河床窄,河床覆盖层深,分期导流很难实现任何条件之一者,采用明渠导流方式会有效解决其问题。

具体使用条件:(1)较宽的台地、垭口或古河道位于河床的沿岸地带;(2)施工过程中,允许有通航、排冰等特殊要求;(3)地质条件不适合用于流量过大的河流域二进行开挖隧道洞的情况;(4)施工区域不具有挖洞的设备以及外在条件,但工期要求很紧急的情况;明渠导流轴线、明渠进出口位置和高程用来确定明渠导流布置,在明来导流轴线的布置中,较宽台地、垭口或古河道的沿岸适用于明渠导流布置的位置,轴线要突出上下游外围堰外坡脚50~100m左右的水平距离,轴线与河流夹角低于30°最为合适,明渠转弯半径当大于渠底宽度5倍时,水流量最为畅通,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施工时进行深挖,其分布长度需最大限度缩短。
        2.2隧洞导流技术
        在河谷两岸地形狭窄、山岩坚实宽大的场所,通常会采用隧洞导流较。但是迫于隧洞泄水能力比较低,且次技术在造价方面比较高,所以会另找其他方法解决。在导流隧洞设计方面,应当采用永久隧洞相结合的设计方案。隧洞导流技术特点为:(1)搭建于山体内可达到简化枢纽布置的效果;(2)只需通过修建几条隧洞可以对水流量较大问题有效解决;(3)对于不同施工阶段的泄洪要求,可设置条导流洞分别位于不同高度;(4)由于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观测洞内水流情况成为了此方法的一个重要难题。次技术的适用条件为:(1)地形条件窄导致不方便布置导流明渠的情况;(2)拥有充分开挖隧洞地质条件的地带。
        2.3涵管导流技术
        由于涵管的泄水能力相对其他技术来说较小,所以一般常用于土坝、石坝中相对水流量小的河流上,只用来完成枯水期导流的任务,布置位置常用语在河岸岩滩的枯水位以上,可以有利于枯水期不修或仅仅修一小围堰之前先筑好涵管。为了防止涵管外壁与坝身防渗体之间的出现渗流现象,采取在外壁设置截流环并间隔一定距离,以此降低渗流破坏力度,减少渗流,延长港流。其结构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蜂窝等是涵管导流技术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从结构入手,加强其结构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涵管导流质量。
        3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策略
        3.1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新时期,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要时刻关注技术创新,在导流施工过程,更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通过科学的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导流施工技术,以此才能助力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实际分析,新时期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比较大,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这也进一步为施工企业整体施工水平提高提供了保证。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过程,要不断进行政策支持,并且要科学抓住市场发展,以市场为基础,有效的迎合市场发展机遇,以此不断提高施工企业创新与改革水平。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应该重视与高校或科研单位相互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3.2注重水利人才的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为了提高导流施工技术水平,必然要重视人才引入,加大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选用能力,才能保证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以及市场占有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的引进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施工企业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骨干技术人员的培养,团结骨干技术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时,施工企业不仅需要充分的发挥引进人才的创新能力,同时又要有机的结合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丰富的施工经验,以老带新,从而实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导流施工技术时,要将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力求将两者对导流工程施工技术的影响最小化。施工技术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充分熟悉每个水利工程建设的导流作业,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和材料等因素,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提高施工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韦德勇.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8):145+150.
        [2]刘勇.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4):12+14.
        [3]徐顺香.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剖析[J].江西建材,2016(07):123+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