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书本和板书教学也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小学教学的新要求。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可视化的图文知识架构,能够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将思维导图用在教学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引言
小学英语课程是小学课程中的重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成了广大小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的教学需求,教师应该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于是,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上。
1.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1.1思维导图的定义
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概念的托尼·博赞将其定义为“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而发明的一种具有可视性的、发散性特征的思维工具;是一种能够将抽象思维具体化的工具,也是一种将知识逻辑结构图像化的技巧。”思维导图方法对人的左脑和右脑都能充分地调动,结合阅读、记忆等行为,发掘大脑的潜能,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1.2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将焦点全部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之中。它将不同的主体呈现为不同的导图,由中央朝四周发散。其中的分支由关键图形或线条上的关键词组合成,重要性其次的主体则以分支形式体现。思维导图中不同结构形成互相连接的节点,这些节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在具体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把握事物的关键所在,通过联想等方法,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使用不同图像将这一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就是关键词、连接色彩和图像。
2.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2.1以教材为主
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不能脱离教材,而应该参照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通常,教学目标会直接影响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影响其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主,在针对教材内容做好教学任务规划的基础上,适当地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既不偏离重点,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比如,在进行“My favourite season”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season”一词放在结构中央位置,将“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分散在四周,以发散联想的形式,让学生在想到“季节”一词就会自觉地想到对应的“春夏秋冬”。在每一个季节的节点上,教师可以再生发出更多的相关词汇。比如在“autumn”一词后,再连接“leaf”、“cool”、“September”等词,通过联想,让学生自然地掌握更多的词汇。
2.2合理布局
思维导图模拟的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所以其结构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对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排列,让思维导图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思维模式映射到思维导图上,并借助思维导图的引导,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知识点间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联,并对文字的大小进行一定程度的设计,方便突出重点。
2.3在单词学习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任务不算繁重,其中单词教学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由于小学英语课本的单词量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多,要是只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将很难全面掌握,难免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如果在单词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就能更好地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掌握更多的单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4在对话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对其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使用,所以对话教学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思维导图在对话教学中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以单词为中心,将思维发散到各个句式中去,让单词在对话中得到应用,从而强化对单词和句式的记忆,同时让交流变得更加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My birthday”一课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口语交流水平。教师可以将“birthday”一词放在图的中央位置,通过将“month”、“day”等词汇连接在周围,自然而然地提醒学生在对话时使用关联词汇。当一名学生问另一名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时,另一名学生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中“month”和“day”两个词的引导,在头脑中快速搜寻学习过的“月”、“日”词汇,回答“My birthday is May 2nd.”
2.5在阅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教好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英语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总结出不同段落之中的关键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单词串联起来,从而达到穿针引线的效果,呈现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归纳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来对整篇文章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6在写作中的应用
听说读写是小学英语教学四项基本要求,其中写又是最难的一项。它是各种技能的综合应用,它需要单词的积累,需要对句法的理解,需要思维的连贯,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思维转化能力。因为英语不同于汉语,其思维方式略有不同,尤其当一些句子涉及后置定语、倒装等形式时,更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做到思维的转换。这时,思维导图就能够发挥较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关键句法的归纳,将一些简单的协作技巧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联想,将这些技巧融会贯通在自己的作文中。
结束语
小学英语教学说来轻松,但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任务其实也相当繁重。教师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时代要求的创新,这其中,思维导图方法就是能够较好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家玉,张淑燕,李碧.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250+252.
[2]刘艳.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教书育人,2017(29):71-72.
[3]田娜,王林.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