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我国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人格建立尤为注重,在新课标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之下,多种体育教学理念被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我国体育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各科也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的体育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使得体育这一门学科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调整体育状态,因此体育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实践能力角度出发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中学生学习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较为单一,教学方法以及内容存在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不明显,处于被动状态,而且体育教师的讲解过程也不是很详细,学生感到十分枯燥乏味。此外,体育项目也不具备新颖性,不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这不利于后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指导体育技巧时,仍然维持十分传统的教学阶段,通过示范、讲解、练习,对学生参加的错误进行纠正,这也不利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渐渐丧失学习兴趣。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佳
初中阶段的学生和在学习能力和态度上都有一定的欠缺,这阶段是学生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上也趋于成熟,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存在矛盾,自我管理能力差,不愿意面对困难。很多学生受家长的溺爱,在生活中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运动需要较好的柔韧度,这给一些学生来说造成了困扰。面对体育课程时,往往会选择逃避,丧失兴趣,而且很多人对于体育课程的态度不端正,认为体育课应当是娱乐、放松的课程,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重要性,也因此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抱有消极态度。对此,教师需要从他们的学习态度方面改善,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加强体育锻炼,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养成对生活的良好态度。
(三)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素质教育形式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切从学生的考核成绩出发。这就导致学生们在考完试后就对体育课丧失兴趣,而且初中体育课的考核形式也较为单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需要临时突击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根本不需要平时的积累。久而久之,学生们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不会在体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二、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一)注重分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差异性明显,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都有很大不同,教师若是将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肯定有很多学生由于兴趣不佳而导致课堂效率比较低。例如,在训练3000米跑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耐力,这类体育项目男生要比女生擅长,这时教师可以将男女分开锻炼,可以为男生设定时间标准,而女生只要坚持跑完全程即可[1]。此外,体育项目中还有涉及到短跑、跳远、跳高等项目,有的人可能会比较擅长,也比较感兴趣,但还有的人在训练的时候相对比较吃力,如果这时候教师按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体育教学的效率就比较低,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
这时,教师就需要将那些擅长和不擅长的学生分开训练,培优补差,让学生们都能跟上课程节奏,适应训练强度,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提供自学空间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空间,在没有教师规定指导的背景之下,学生能够自由掌握体育学习。通过自主性的体育活动能够获得体育知识,最终了解体育活动的技术要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2]。但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通过自学,帮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最终使得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加具体化的理解和认知,了解体育项目的动作难点以及要点,最终提高自身的个人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细化动作流程,明确动作的顺序以及重点,从而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感受,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组织体育竞赛,激发兴趣
初中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对此,要想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就应当根据他们的性格和体育学科特点设计专门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体育竞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竞技性,从而激起学生们学习的欲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里的男同学组织篮球比赛,而女生负责啦啦队的工作。这样一来,学生们在竞技比赛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他们合作团结的能力,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还可以组织两人三足比赛,充分激起学生的好胜心,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奖励来激励他们不断去表现自己,锻炼身体,在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很多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不同于基础学科教学,课外活动较多,不需要使用多媒体。但是事实证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给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体育形式,要比教师口头表述更有效果。例如,在讲解乒乓球体育知识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提出问题,“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增加乒乓球的摩擦力?”“高速旋转球怎么发出来的?”等[3]。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口头描述一下就让学生们投入到实践中,学生们还没有准确了解到乒乓球的原理,使得学生们在训练时呈迷迷糊糊的状态,教学效果也不明显。但是,利用多媒体就能够将乒乓球的运动轨迹通过慢动作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乒乓球的运动过程,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高效地学习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体育比赛片段,让学生们感受到竞技比赛精神,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体育教育正在处于一种长期滞后发展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当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观念束缚,能够更加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方式,从最大程度上实现体育教学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肖建忠,李华.初中体育“行政班+选项”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J].体育学刊,2018,25(01):110-112.
[2]谢广辉.初中体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J].运动,2017(11):104-105.
[3]周建东,于涛,魏丕勇,李储涛.山东省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建议[J].体育学刊,2014,21(06):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