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术强国的内涵解读、精神领悟、以及武术强国战略实现等是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武术教育是高等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塑造学生健康体魄,使学生认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武术强国是新时期我国武术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也是我国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对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武术强国背景下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强国背景下;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策略
引言
武术强国的建设为高校武术教育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作为武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武术教育也应该承担起实现武术强国的历史使命,将高校武术教育全面融入到武术强国建设的发展历程当中,从全民健身、竞技武术、武术产业、武术文化、对外交流五个方面发挥其在武术强国中的作用,发挥高校武术教育的健身价值,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培养武术专业人才,加快武术入奥的脚步,增强武术为国增光的能力;大力发展武术产业,发展武术培训市场,开发武术经济发展新动力;高校武术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在国际交流中,以全新的武术名片出现,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实现武术强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一、武术的理解及内涵
传统武术是武术存在发展的基础,从原始社会的狩猎到现在大学的武术文化教育,都反映了武术文化的起源漫长而深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将11个主要课程改为9个、6个,武术(课)课程从头到尾都是这些项目之一。中国传统武术是以攻防奇袭为主的技术应用,是武术与武德相结合的传统学科。武术不仅是体育,一方面反映了武术文化的东方民族文化风貌,体现了武术的民族特征,是历代智者长期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
二、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武术教育现状
(一)高校武术教育中的“繁荣”
近年来,与其他体育运动的发展相比,武术在高校的教育训练中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始终呈现出“繁荣”的状态。主要原因如下:1.在高校武术教育中,武术在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广。武术被国家视为健康发展中最重要的体育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武术训练基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等方面得到大力推广和重视。
(二)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中的“捆绑”
1.武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理应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如今,人们对武术的热爱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体育。2.武术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模式转变为政府倡导的竞技武术(优美的套路和竞技的散打)和民间传统武术。民间武术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武术技法,是武术社会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武术是武术发展和传承的重要途径。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反面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传统武术改造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武术形式。但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民族传统体育的方向)大多倾向于竞技武术或西方体育。武术在国际上发展的同时,也失去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传统。然而,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如螳螂拳、八卦掌、通璧拳等在高校教学中却鲜有出现,甚至有些高校还以“全面发展”为号召,将西方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相结合作为武术生的培养计划。显然,在“西学东渐,中西融合”的指导下,武术的发展已经逐渐冷清,呈现出下降的现象。
三、武术强国背景下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策略
(一)加大高校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课余武术服务水平
近年来,学校对技术设施和技术培训材料等硬件设施进行了不同的改进,但无法满足和保证培训需求。在剩馀武术训练中,场所、装备、设施无保障,学生锻炼时间、训练、力量高校应投入更多资金,重点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硬件,保证学生参加各种训练,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要,作出适当安排,发展专业人才和专门人才培养领域,以动员学生主动,保证剩馀作战质量,提高办学的可持续性。
(二)立足长远,提高效益,建立激励机制
在整个学校武术活动中,课余武术活动学生的参与面最广,活动时间长,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是对所有学生最具有健身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武术教育活动之一.随着现代学校武术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课余武术锻炼必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课余武术锻炼必将成为广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应将阶段性的发展和长远发展相结合,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来实施现阶段的计划,要有远见和前瞻性,将课余武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与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校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三)践行武术入奥战略,增强为国争光能力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奥委会主席苟仲文提出,要大力推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积极争取武术项目入奥,这为武术事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蔡元培先生曾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人;要有良好的人,必先有优秀的教师。”简而言之,要有良好的社会,则必须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人才。推而广之,要想使武术入奥的目标转变为现实,则必须拥有相关方面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武术教育是培养武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武术教育需担负培养武术专业人才,践行武术入奥战略,增强为国争光的能力。
(四)拓宽武术培训市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武术培训作为联系人民群众与武术的重要纽带,推广武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拓宽武术培训市场对武术的普及与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分析“武术”“培训”与“市场”概念的基础上,将“武术培训市场”界定为:“除学校武术和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专业竞技武术以外的,人们以培养兴趣,锻炼身体,学习技能等为目标的市场化社会体育活动”。目前,武术培训市场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受到来自跆拳道、瑜伽等行业的猛烈冲击,大大限制了武术培训市场的发展空间,阻碍了中华武术项目的推广与传播。作为新时代武术教育工作研究人员,我们应勇敢面对武术培训目前发展的尴尬境遇,找出武术培训业市场增长点,积极促进武术培训事业的繁荣发展。
(五)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
高校武术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讲解示范,教师带头指导学生做动作,学生跟着老师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多为集体教学。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详细掌握动作,教师更加注重动作的准确性,并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纠正。然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创新,武术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实用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套路,然后采取两人一组的学习模式。教师讲解的重点应从动作的准确性转向动作的攻防性、一攻一守、反复练习和思考。在单独练习套路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学生攻防的灵活性。另外,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我们应该调整原有的课堂设计,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自主实践。
结束语
中国武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还需要根据发展现状,改革和创新武术教学,从各个方面改善武术的发展和生存空间。高校改革要从多方面入手,在相互监督和推动下,使武术教学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于武术的发展,使当代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迪.文化自信视野下的武术文化传承思考[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赵春梅.四川省高校武术散打运动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
[3]王秀强.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4]徐萌.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2):117-120.
[5]霍朋.当代中国体育文化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