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262719780619XXXX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它将涉及到很多建筑领域,诸如城市整体规划、国土资源开发、水利水电建设、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从而为建筑企业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如何规范建筑企业的人居环境建设,从而实现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要求,已经成为了一项崭新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人居环境;设计方法
一、人居环境的建筑规划设计内涵
人居环境包括居住的条件、公共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主体是人,良好健康的人居环境可以使得人们身心愉悦。在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后,人们开始渴望与自然接触。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室内空间的设计布局、室外空间的绿化、整体建筑的风格等。作为建筑设计师必须在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建筑模式,尽可能创造优质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住宅设计时,应对人居环境中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及研究,力求抓住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运用新科技以及技术,创造出与时俱进的住宅设计来不断完善建筑规划设计的模式。人居环境的住宅具有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是反映建筑的外貌,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示居住区的文化内涵,这样设计的关键在于将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氛围。使得在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同时提升了整个城市的价值与品位。
二、建筑设计在人居环境规划下应遵循的原则
1、选址限制原则。对于建筑的选址,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首先建筑设计应该把高层建筑安置在不同的区域,以减少密集的高层建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城市的特殊地段,需要建立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使其突出整个城市的特点。最后应该对整个建筑设计规划进行全面的把握,在符合建筑选址原则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2、禁建原则。对于有的城市,无论兴建什么样的建筑物,都不能和其完美的融合,例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等。如果在这里兴建一些高层建筑,会破坏原有的环境,降低城市的整体景观,所以在这些区域,应该禁止建造任何的现代化建筑物,以保证整个环境的完整性,达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
3、整体设计原则。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相关的设计者能够掌控全局。整体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建筑师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把设计中的每一栋建筑和周围的建筑和谐的联系在一起,达到分开了是个体,放在一起是整体的效果。另外整体性原则还要求相关的建筑设计师,对城市的整体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在建筑设计中,可以把建筑的特点完美地立足在城市的特点之上。
4、建筑外形控制原则。对于建筑高度、宽度等外形方面的参数,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在了解城市建筑布局的情况下,需要对每一个建筑的外形参数进行详细的确定,整个确定过程应该把保证城市绿化和光照、建筑之间的空间比例、城市形体环境作为标准,从而使得整个建筑设计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使建筑设计和城市环境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适宜人居环境下建筑规划设计要点
1、建筑规划方面,临街一侧尽可能布置有广场如旱喷泉广场及停车场,注意提供优美购物环境,使之休闲特性明确。建筑造型强调现代而前卫、简洁、明快、标志性强。
2、注重竖向交通的易达性,创造临街便捷的多渠道垂直交通:设室外电动扶梯,将人流动线上的顾客直接输送至二层甚至三层,在与之相邻的商业物业间架设人行天桥,在具有景观价值的临街面配置观光电梯,将客流直接从地面引向各层。
3、建筑内尽可能设置面积适可的中庭因为中庭是垂直交通组织的关键点,是步行空间序列的高潮,这里人流集中,流量大,最有可能鼓励层间运动,又益做休闲、促销场地;中庭顶部天窗宜采用透明材料引入自然光线,不仅节能,而且让上层空间开阔敞亮,把人的视线吸引向上。
4、配套设施应较为完整,中央空调、电动扶梯、客梯、货梯、烟感喷淋消防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背景音乐系统、道路指标系统,均应规划建设到位。大多数情况下不建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此外,选址宜在中心商业圈,以最大程度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商业资源。
四、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设计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宜居性两个方面。宜居性是指运用适宜的形式语言来彰显设计的主题、情感、题材以及意境。实用性是指以合理的方式降低资源的消耗,同时体现出建筑艺术文化的传承与自然资源的爱护。人文主义的景观设计体现出了新时代的“以人为本”原则,在结合生态保护的同时,探索科学的、创新的建筑设计思路,以满足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的进一步发展。
2、遵循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方针。“经济、实用、美观”是当代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方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不断提升,设计的基本方针也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经济”不再是只关注投资成本,现在把整个建筑施工阶段都需要考虑在内;“实用”的标准不再是只考虑建筑的舒适度,而是把整体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结合来看,使居民的精神活动得到提升;“美观”不再是一味地追求建筑外表的美观,而是将目光转到了建筑需求的方面。
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当致力于节能。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日益增加。为了更好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当把节能环保作为重点,降低建筑的能耗量,发扬节约能源的精神。如果建筑设计都能遵循节能的原则,我们就可以大幅度减少生态污染,并且改善人居环境。这样可以使人们健康生活的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能源。
4、加强创建绿色景观的设计。“绿色景观”是指绿色的生活条件、绿色的生活环境、绿色的生活方式等的统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许多住宅建筑大都趋向经济型,其目的只是为了居住,对于绿色景观的设计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因此,设计师在建筑规划设计时要更加关注绿色景观的设计,使自然环境与住宅建筑完美结合,应将绿色景观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例如,在设计规划中可以建设一些小型的园林或者在居住区内营造自然风景,这样在美化住宅建筑的同时改善了空气的质量,而且使得人们身心健康、心情愉悦。
5、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创建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任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生态理念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因此,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融入生态的理念,在住宅设计的时候要对其周围的地质环境、水资源、自然资源等进行分析研究,来设计出符合生态要求的建筑。紧跟时代的步伐,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对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居环境设计理念,针对现阶段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出温馨的、绿色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与时俱进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明辉.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4):163-165.
[2]张文强.走向持续的城市更新---基于价值取向与复杂系统的理性思考[J].城市规划,2018(30):274-275.
[3]冯晓康.城市社区人居环境浅探[J].居舍,201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