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隆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隆瑶
[导读]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包含了电工基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课程理论知识相对较多。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包含了电工基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课程理论知识相对较多。文章是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实施等。以项目为引导,以行动为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践操作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
        关键词: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意义所在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受到我国高校教学整体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的影响,实验教学的改革发展缓慢。基于这种情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显得步履维艰,还充满探索,承担着重要意义。首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改革,能够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在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越发看重人才的综合能力了,单纯的拥有知识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是要拥有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技术、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在我国高校教学中,本身就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至少与理论教学相比如此,因此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实验教学是走向实践的基础,也是促成实践发展的基础,因此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实验教学所能带来的不仅能带来知识掌握的升华,更是学生知识吸收、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以及协调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得到的更多的应该是这些综合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发展,能够促成学校实验建设的提高,为教学投入的增加、水平的提升做出准备。
        2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发展思路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发展,必须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个实验教学绝不能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那么简单,并且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建设做出贡献。在此整体思路指导下,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发展也必将是分层展开的。主要包括基础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特色实验教学以及创新性实验教学几个方面:基础性实验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根据理解展开教材中安排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在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改变传统上“大包大揽”的教学习惯,而是在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基础上更多的锻炼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毕竟基础性实验,是学生展开实验教学的基础,也是锻炼能力的初级阶段。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探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新的问题,面对新的情况,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启发与很入。
        在学习阶段,尽管学生的学习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展开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必然要学会如何进一步的、自主的学习,如何探究教材以外,哪怕只是生活常识的内容,这也是探究性实验教学展开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更多的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与鼓励。特色实验教学,是将电工电子和电子技术实验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的过程。前文已述,电工电子实验以及电子技术实验并非电子电工专业的专利。在当今社会,电子电工的运用以及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学科,因此,学生在参与电工电子类实验的时候,要有意识将这些实验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结合进行探究,以期推动教学的发展。创新性实验,是指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究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出超脱教材的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也要能够通过一些创新性课题启发学生,此时的实验已经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启发、空间、鼓励。对学生进行创新引导,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的思路与观点进行鼓励,并且给他们开放的空间。


        3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3.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样难以保证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甚至会存在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步伐的现象,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秉承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只围绕实验任务来提供设计要求和原理,促进学生对电路设计进行思考与探究,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若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供其分析与解决问题,若学生碰到难题,可适当给予引导,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进行总结。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思考创新能力。
        3.2革新实验内容
        对于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需要结合课程的特征以及学生的情况,将关键性的验证实验当作授课的基本内容,并进行相应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将设计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实验内容增加,以便对学生的创新性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提升。例如:在《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的授课中,需要学生了解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方法,进一步掌握功率表的使用方法,学习使用低功率因数表。在之前的教学当中,只需要学生对电容和功率之间的因素关系进行简单的证明。在对实验内容进行改编之后,不但将基础性的内容进行了保留,还增加了相应的应用性实验。例如:可安装日光灯照明电路,并测试和维修灯管、整流设备和起辉设备,这样有益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原理,如:日光灯负载是感性负载,因此可以用功率因数表直接测量电路的功率因数,同时观察在日光灯电路两端并联上不同值的电容器时,线路电流及负载功率因数的变化情况。此外,在学生研究模拟简单供电线路的工作情况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其中的注意事项,如:注意单相调压器的正确使用,身体不要触及带电部分,以保证安全;实验中注意调压器的输出电压,以保持负载端电压不变;在改变负载端的功率因数时,尽量测出cos准接近于1的一组数据;若日光灯作负载,注意电路的正确联接,镇流器必须与灯管相串联,以免损坏灯管,以便保障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4 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提高
        教学改革的目标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以项目为引导,以行动为导向式的教学模式的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学生在小组合作上表现明显,小组的分工合理、决策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电子焊接水平、电工接线能力大大提高,部分学生已熟练使用螺丝刀、剥线钳、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同时,我们把学生每个项目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拍成图片和短视频,为新形态教材的编写准备充分的数字资源,后续我们将教材、课堂及教学资源三者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形式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只有适合本校本专业的特点,只有学生喜欢学习,愿意学习,肯动手操作,那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王红英.基于“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
        [2]黄凤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
        [3]凯比努尔•赛地艾合买提.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新通信,2018,20(23):171-172.
        [4]阎石.数学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