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中学生更是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思想既直观还不够健全,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帮助培生提高对劳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这些重要理论对学生的培养以及国家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时做出的重要指示当中指出,各级部门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的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不动摇,为培养更多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断奋斗。中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各方面发展都不完善,在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将自己在课堂中的引领和辅导作用充沛发挥,弘扬劳动精神,让学生能够对劳动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尊重,在学生的心里种下劳动的种子,培养学生劳动的兴趣,逐渐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1 当前劳动教育现状
1.1 劳动教育地位丧失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于2015年,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以及全国少工委共同印刷发行,此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推行劳动教育的政策环境以及全国舆论的环境。此文件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的实行速度以及效果不尽相同,更有一些部门迟迟不作为,劳动教育并没有落到实处,整个社会应试教育的气氛习气仍然强大。
(一)思想认识不够充分
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看法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社会当中的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过于简单化、世俗化,劳动教育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并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在社会环境当中,劳动教育的教育性、技术性等特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和关注,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不足,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理念,从而导致在社会当中缺乏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引导以及关注。
(二)学校劳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在学校教育当中,学校并没有针对劳动教育开展相应的课程以及活动实践。学校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基本不开设与考试无关的课程,考试时考什么学科,学校就开设什么学科,课表当中设置的与考试无关的课程基本上得不到具体的实施。学校在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对劳动教育引起高度重视。
(三)家庭的不配合
教育不只是学校实现的事情,教育同样须要家庭的配合。而目前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根本不会让学生参与到家庭劳动当中去。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压力大,认为学生在家里应该好好休息,没有养成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最终导致现实生活中一些好吃懒做的“啃老族”的存在。家庭教育的不配合,使得中小学劳动教育无处开展和实施。
1.2 劳动教育政策力度不够
(一)政策不够完善
在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上,劳动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因此影响了劳动教育的长期开展。在试点工作进行时,需要保证劳动教育的完好状态,保障劳动教育可以实现可持续长久开展。面对课程的变化,政府应该进行细心仔细的总结以及修正,试点成功之后再进行推广,并对政策执行过程当中各政府部门的衔接工作高度关注。在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当中,劳动教育的位置被降低,教学实践活动没有充分体现出劳动教育,反而更多地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活动过于形式化,劳动教育没有引起重视,淡化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劳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政策中的战略地位。
(二)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不完整
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得到系统的标准,在各个地区各个教育部门下的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当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要领并没有得到规范,使得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出现,每个课程都有短板缺失的地方,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教材当中,缺乏知识的衔接性以及逻辑性。
劳动教育虽然列入了课程实施的范围内,但各地因自己的情况而设定劳动教育课程方式方法,缺少劳动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不能有效表现出劳动教育的价值性。
(三)课堂教学不完善
在劳动教育过程当中,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之间缺乏配合。政府政策不够完善,下达力度不够;社会舆论对劳动教育的影响;学校缺乏相关教育设备,经费得不到保障,教师队伍匮乏,师资力量不充沛;家庭教育得不到很好的开展等等现象普遍存在。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都得不到良好的进步。
2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策略
2.1 更新劳动教育观念
首先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回到老学工时代,而是在当前社会发展下,培育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做高品质的劳动者。其次,在当今大数据环境下,劳动并不单单指的是体力劳动,劳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学校应该要做的就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及崇尚劳动的美好品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鼓励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劳动当中去。学校要认识到,劳动教育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让学生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2.2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中小学的劳动课程需要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培养学生劳动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当中发现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在课外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可以作一个成果展示,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谈一谈自己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当中的感受,运用评选、展览等一系列的办法,提高学生们劳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们参与到劳动当中。
例如,教师可以每周在班级当中搞一个大扫除,分配学生参与到班级打扫的工作当中。比如擦玻璃、擦桌椅板凳、扫地洒水等,让学生在实际的劳动当中领会劳动的不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尊重劳动工作者。同时,在学生完成工作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们领会到劳动的趣味,培养学生劳动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 政府加大力度推行劳动教育
政府需要加强对劳动教育这项工作的领导和重视。各地区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劳动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把劳动教育的展开加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中,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深入探讨。并且政府要制定一个系统的、标准的开展教育劳动教育工作的措施办法,制定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标准,使劳动教育课程越来越系统化、规范化。
2.4 加强社会政府学校以及家庭之间的配合
学校要保障教学队伍的充足,满足教学时需要的设备技术;政府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社会需要关注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占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过分宠爱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督促学生做一些家务,让学生参与到家庭活动当中。家长应该努力做好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培育者,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根绝好吃懒做、“啃老族”的情况的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积极作用。而劳动教育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同时需要家庭的配合以及政策的鼓励,社会大环境的支撑,为强增中小学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学生优秀的情操和品格,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协助学生培育造就一个健全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崔克英.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J].学周刊,2018(25):65-66.
[2]李丽珍.刍议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策略[J].读天下,2017(17):101-102.
[3]马明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J]文学教育,2017(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