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刘鸣航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刘鸣航
[导读] 摘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身份证号码:13018219900621XXXX
        摘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然成为城市建设者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生态城市规划主要是结合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科学、系统的手段去建设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在研究、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关系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最佳的生态位,提出人和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本文从生态城市规划的角度展开论述。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特点
        1、系统观念复杂
        生态城市是涉及城市与乡镇的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其之间的联系构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所以,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具有系统观念和网络思维,对生态城市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他们之间的整体联系。系统思想将生态城市看作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2、综合观念强
        城市规划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满足物质建设,更重要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还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另外,生态城市的规划同样不能只局限于对物质的规划,而是要把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融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规划。
        3、区域观念广
        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其规划必须建立在更加广泛的空间范围之上,通过城市生态规划将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达成统一的行动。生态城市与区域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生态城市应当力求与其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这要求生态城市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小范围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关注大范围的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层次的规划。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
        对生态景观城市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每一个人都是组成城市生活的个体,也是城市组成中的主要要素,所以对景观的设计规划应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体现人文关怀,打造优美宜居生态景观城市。其实,判断一个城市生态景观的布局构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关于生活环境的需要和要求。
        2、尊重历史、文脉与地域
        对城市的生态景观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地域特色,这些都是构建生态景观城市的基础。对具有历史纪念价值或艺术价值的景观要注意加以保护,不可轻易拆除,因为这些景观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文化,映射了城市的风俗特色,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另外,对城市生态景观的规划要充分尊重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将它们与现代化建设相联系,将生态景观的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从而做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3、自然生态
        生态景观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自然生态的建设。

环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态规划中应该强调对自然山水的建设,将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引进城市,使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得益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民的自然生态需求,还丰富了城市的发展形象。除了建设自然生态,还需要对已有的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增加城市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开放更多的人与自然的接触空间。
        三、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1、尊重城市的总体规划
        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必须是优先发展的对象,而短期的经济利益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发展的主题,不能仅仅着眼眼前。城市要结合实际的功能主导,充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城市园林景观的科学建造,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科学优化配置,让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自然和谐。
        2、加强对生态绿地的规划、设计
        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应该认识到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性,将治污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根据城市原有的生态特点,比如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环境特征等,科学的规划绿色分布,根据城市的发展特点,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绿化系统,通过绿化结构维持城市生态平,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对绿化效益进行事先的预估,形成有点有面,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3、积极运用城市景观要素
        我国是一个土地辽阔、风景十分优美的国家,江河湖海均在其内。面对着如此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极大地有利于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大自然赋予的原始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有强大的循环和代谢系统,任何一个由人工建造的都远远比不上原始的,在享受原始的同时,对其进行进一步地保护和完善是最佳的选择。因此,在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生态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的和谐发展。
        4、建设低碳型城市
        低碳是改善环境的关键,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引入低碳型城市理念,建设林业生态型城市。例如将屋顶设计成弧形,可以实现多角度采集太阳能,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用以供电;房屋的前后墙均用玻璃幕墙替代,玻璃幕墙可以有效地降低紫外线。此外,房屋左右两边的墙体用隔热板代替,使室内冬暖夏凉。在房顶较为平坦的另一边种植蔬菜,不仅可以为室内降温,还能为居民提供食用蔬菜。合理利用居民生活废水,并与植物的净化功能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干旱地区水生植物的生态景观。水生植物净化法是利用水生植物的根部及茎部使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类发生沉淀、吸附并为其体内吸收,同时也利用水生植物根茎周围产生的生物膜以及底泥界面处产生的有机物沉淀、过滤、吸附等多种机能,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在城市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城市内环境的设计;第二,城市外环境的设计,两者缺一不可。从城市层面上来说,其主要涵盖了城市的发展边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此外,从小的层面上来说,还包括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其代表着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过程中的生态范畴。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设计者认识到这一问题。逐渐在设计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些绿色的元素,绿色的概念。实践出真知,当将植物与建筑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时,都许多的优势凸现出来。具体表现在:第一,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率;第二,扩展了建筑景观的面积;第三,极其有效地为建筑物降低了温度;第四,防止了水土流失。在这4个方面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市绿化已作为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这一问题值得考虑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浩,李建东.生态城市规划实效论――兼议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矛盾性与复杂性[J].城市发展研究,2018,19(03):53-5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