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教案
(二)教材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为一篇红色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同样也是一篇缅怀先烈的文章。本文通过革命先烈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在父亲被害十六年后回忆其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与敌人坚决斗争的情景及被害后一家人的悲痛之情,体现出革命先烈在革命事业前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与深切怀念。其文章写作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细节鲜明,运用了倒叙、首尾呼应、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等来表现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三)学情调查分析
在学情调查分析上,教师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课堂影响很大,在课堂中需要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从而导入语言、评价语言、总结语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四)设计理念
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确定文章的叙述顺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鉴于上述认识,结合教材分析,紧扣单元主题,立足文本特点,力求凸显“品读经典,感悟形象,习得方法”的教学理念:教师着力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把阅读重点聚焦于这篇经典之作中直接描写李大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的重点语句,习得前后照应、直接描写人物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等写作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且学有所得。
(五)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2、.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课文后方框里的15个生,会写埋头、含糊等课后词语表里的20个词语。
3.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及好处,关注主要人物的外貌、语行、神态等和对比描写方法,来感受李大钊的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品质。
4、查资料,了解革命先辈相关事迹。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关注主要人物的外貌、语行、神态等和对比描写方法,来感受李大钊的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品质
2.教学难点
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及好处
多媒体设备(投影设备、互联网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八)教学过程
1.兴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初,引导学生阅读兴趣;同学们,十月一日是我国庆日,它是由无数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正是因为共产党人,解救了生活在苦难中的广大人民,他们为了自己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不惜牺牲生命,换来今天,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领略人民英雄李大钊的伟大事迹。
2.了解时代背景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印象最深是哪件事?
(2)学生了解主要内容,老师评价、小结
4.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
(一)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外貌、神态的句子
(1)“被捕前”这部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从找出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忠于革命,大无谓的革命精神。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2)“被捕时”这部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依循文脉和学情,相对“被捕前”和“被捕后”这两部分,将“被捕时”这一部分做弱处理。通过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3)找出在“.法庭上”的外貌、神态描写,体会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a、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学生先讨论发言)
b、“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小结: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然而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C、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
5、学习对比手法,关注人物内心活动
关注敌人、我等周围人物的言行,感受不同人物文字背后的心理,体会对比衬托的作用。如:“被捕前”的朋友劝说父亲离开的话,“被捕时”敌人的粗暴、慌乱,引导学生体会敌人与李大钊不同的心理,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的镇定自若的无谓的英雄形象。
6、学习首尾呼应,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1)、问:“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让生发现其特点,这样写表现“我”知道父亲杀害后的悲痛心情以及父亲深切怀念,对这件事印象深刻。)
(2)、引导学生再找找文中前后照应相似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小结:采用前后照应,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7、查找资料,了解先烈革命事迹
教师从网上找些关于李大钊一些革命事迹和一些革命事迹让学生学习,教师结合“阅读链接”感受叶挺将军对革命的坚定信念,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材料,分享革命英雄故事。
(九)板书设计
.png)
(十)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的教学反思,首先教师要以人性的角度剖析课文,课堂上更要改进安排渲染情景,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有“要我学”和“我要学”之别。这堂课。从检查到预习。作为老师要真正为学生导学导法,引路引法。指引学生深入地去读,深沉地去思考,这即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又鼓励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本次课我反思到课程对同学来说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灌输,朗读的指导上还可以更细些,在感受李大钊毫不犹豫地留下这部分课文时,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抓住“父亲”外表的变化来组织学习,可以加入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