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职机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人潜能,教师应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拔高工作提上日程,为学生创造展现个人智慧、放飞创新思想的机会。本文以高职阶段的机械教学活动为论述点,探讨在相关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职;机械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策略
创新能力是学生思维意识的直接体现。但在现阶段的高职机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的直接限制,大部分学生处于不原创新、不敢创新的状态,其参与创新活动的意识较差,创新能力较低。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或许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带来新的灵感。
一、加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单一的教学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更不能为其创新能力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1]。要积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在现有的教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积极发挥教学带动作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入手,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相关教学工作中得以体现出来。在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做好本职工作,针对现代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开展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基础技能表达能力的同时,为其创造融合所学知识、提升创新意识的机会。教师可定期发起教学展示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将在相关课程中所积累的知识重新应用,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草图绘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布置开放性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相关任务应该以创新能力奠基为主,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各个课程的教学核心进行归纳,为后续创新意识的萌芽做好准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根据相关机构的原理进行课程设计,制定某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机械结构。在学生完成创新任务之后,教师应将学生的作品搜集起来,在教学环境内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分析相关结构的可行性与可用性,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掌握教学知识。在对相关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意识无时无刻不在展现出来,教师应为其提供表达、记录、交流、积累的机会,为其创新意识的萌芽打下先决条件。
二、强化专业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高职机械教学环节,专业课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不二选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互动,利用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水平。
教师可从学生素养、方案设计能力、未来求职性需求等多个角度入手,积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教学工作比较复杂、教学内容比较繁琐的专业课程,教师应对相关课程的应用范围、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并将实际机械材料与生产技术融入到教学理论当中[2],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实现“无中生有”的转变,完成方案创新、结构创新,建立完备的创新理念。对于比较复杂的教学任务,教师可将相关设计工作分为三个步骤,即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商品化设计三大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开展相关活动,制定对应的设计方法。在开放性较强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能够从机械结构的基本应用特点入手,结合市场应用需求、实际使用需求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得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答案。
从教学结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近乎于“空想”,但只要学生取得进步,敢于“空想”,则证明其已经关注到了机械结构的设计盲点,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创新意识将会全面提升。
三、引入实训基地,开展创新实验
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水平停留在“白日做梦”的层次。在高职机械教学活动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即使偶尔产生了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也会被教学材料、学习任务所压制,在无法表达、无法实践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应与院方进行沟通,为学生导入对应的实训基地,为其提供锻炼创新思维的机会。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其对于机械知识的理解近乎于零[3],但其对于相关知识抱有极强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从零件功能、常用结构、系统布局三个角度入手,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完成创新教学任务:在零件功能教学环节,教师对机械设备基础零件的相关功能进行讲解,在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后续创新意识的提升提供专业支持;在常用结构教学环节,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常用结构的基本特点、应用特点,提升专业知识积累水平。在系统布局环节,教师应完全改变教学思路,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挥,应用已经掌握的硬件知识、软件知识开展技能创新活动。如果教学配置比较先进,相关院校应建立机电一体化开放型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开展工程试验、工程设计的平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电与火中迸发出来。
四、组织创新竞赛,形成创新风气
创造性的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积极开展创新竞赛,为学生提供技能创新、思维创新的机会。
教师可针对机械教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设定活动规则,如对既有的机械结构的优化、针对相关使用需求设计新型机械设备等,对创新活动进行重新定义。在机械教学活动中,创新主要表现为两大形式:产生新的机械设备,优化旧的机械结构。在学生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之后,教师应对该方案的设计价值、创新价值及应用价值进行评定,围绕竞赛内容积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思想超前、功能齐全的机械设备,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团队进行嘉奖,并要求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技能水平,在已有的机械结构上提出新的创新方案,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关键词: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教师应从教学制度、教学资源等方面寻找对策,为学生提供处理相关问题的机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开放性的发挥空间,使其能够及时应用相关知识。教师可及时导入实训基地、创新技能大赛等教学机制,为学生提供锻炼自身创新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光春. 高职机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J]. 好家长, 2018(39):99-99.
[2]裴江红, 姚瑶.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时代教育, 2013(3):11-12.
[3]孙杰. 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北方文学:下, 2018(3): 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