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抽象型文章,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凭借时尚个性、搞笑夸张、诙谐幽默等特点,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许多初中生在语文作文中常常使用网络语言,然而在具体使用环节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掌握网络语言的特征,转变作文教学模式。本文针对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转变展开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初中;作文教学;转变
在计算机不断普及的背景下,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极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随着网络语言的盛行,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甚至将其运用到语文写作中,不仅无法准确传递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让老师不明所以,也影响汉语的语法结构,严重扭曲汉语的原意。
一、网络语言的盛行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盛行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积极的影响。①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国的语言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但初中生对其接触与了解相对较少,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在作文书写中,而主题的表达是作文获得高分的关键,千篇一律的作文难以获得高分。但是在作文书写中恰当使用网络语言,能彰显出学生的写作风格,博得批卷人的好感。②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教学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注重表达、学会倾听,获得与人沟通能力的发展[1]。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既会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也会使用生活用语及网络用语,所以教师在作文讲述环节可以适当穿插网络流行用语,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其次,负面的影响。①涉及范围单一。当前很多网络语言都是与爱情相关,极有可能错误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加上初中生情绪波动大,网络更新速度快,无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②语言使用规范性降低。虽然网络语言凭借自身的特点为学生的作文书写带来了一些好处,但其不规范性的缺陷也影响着作文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汉语文学表达的实效性。如有些网络语言存在错别字、不伦不类、中英混杂,或者是对原本的含义加以过分压缩等,影响学生对正确汉语语法的使用。如有些学生写“你先出去,我一会就来”时,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往往会将其写成“你出去先,我来也”的语法结构,严重扭曲了汉语原本的意义。
二、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转变
初中作文教学对学生写作的结构特点、题材形式、思想情感等内容有一定要求。作文是以语言组织为基础,网络语言的盛行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语言、题材选择、结构运用,所以初中作文教学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作文教学思想的转变。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属于写作教学,对文章写作有一定要求,使得作文教学在其影响下也有一定的标准要求。在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初中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引用网络符号或网络语言,若教师一味对其结构等问题加以纠结,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2]。
为此,针对学生写作中的网络语言结构,教师应该适当放宽条件,积极转变思想,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彰显出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学生若能利用网络语言结构清楚表达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此外,网络语言容易理解,学生能轻松理解其意思、开放性运用词语,所以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和整理网络语言,让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结构及语法等问题加以了解、思考,积极肯定学生作文中正确运用的网络语言,这样方能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第二,题材选择风格的转变。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中考压力,教师亦是如此,所以部分教师为稳定学生的作文成绩,会限制学生所选的作文题材。利用网络语言选择作文题材,往往不会对学生的写作方向带来影响,甚至会凸显出作文的新颖性,获得高分,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恰当的网络语言,从而实现作文题材的创新[3]。如学生选择校园生活的写作题材时,可以借助“杯具”、“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等网络语言,讲述丰富的学校生活,做到大词小用、旧词新用,写出富有青春气息、张扬个性的语言,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第三,语言使用要求的转变。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严格要求学生写作所使用的语言,否定学生作文中所用到的网络语言,甚至认为学生使用的网络语言不伦不类。网络语言中的内容有好有坏,学生在作文书写中使用好的内容时,能更加贴切地展现作文主题,所以教师不要过于严格要求学生的写作语言,而是引导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时机加以准确把握,以此发挥出语言网络的使用效果[4]。例如:写与妈妈相关的作文时,某同学写到妈妈为他买了一件他梦寐以求的礼物,于是对妈妈说“偶稀饭你”,这样的网络语言能带给人轻松的感受,让人感受到小孩子的可爱俏皮以及温馨浓郁的家庭氛围,效果明显要好于“我喜欢你”。另外,情感是作文的基调,空洞的作文没有任何意义,而网络语言能彰显语言的独特魅力,促使事物趋向于趣味性发展。例如:写关于表情的句子时,可以使用颜文字或“5555”等表情符号进行表达;写同学交流时,为了表达对好友的“祝福”和无奈,可以使用“阁下何不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网络语言。这种行文虽然不够规范,但能将情绪进行很好的表达,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结束语:
综上言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能够与网络语言相结合而产生化学反应。在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初中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时应该立足实际,从作文教学思想、题材选择风格、语言使用要求等方面的转变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增强作文趣味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伟蔚.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转变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3):98.
[2]赵英娴.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转变[J].文学教育(下),2018,(1):105.
[3]吴娜.浅析网络环境中的初中作文 教学新思路[J].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19,(12):86-87.
[4]杨志祥.网络媒体环境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