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留守儿童生活存在的种种问题,至今仍是当今社会严峻的话题。这也成为了老师首要解决的任务。基于此,本文将从安全、教育、心理问题上找出根本,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上的难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安全 教育 心理 老师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父母单方或双方为挣钱养家外出打工,丢下幼小的孩子请祖辈或亲戚帮忙照顾。由于家庭贫困落后,众多农村父母为了更好的生活保障,都选择背井离乡出外经商打工。这就造成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出现的不良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这成了社会上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必须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家,一直都有人在关心帮助他们,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项:
一、安全问题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人身侵害,如:聚众殴打、敲诈勒索等;二是意外事故伤害:摔伤、溺水、车祸等;三是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由于老人的防范意识弱,不法分子往往会选择对留守儿童入手,这就给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的机会。如今年发生的热条新闻淳安县千岛湖镇青溪村人章子欣生活在单亲家庭,他的爸爸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爷爷奶奶摆水果摊,做点小生意。她的爷爷奶奶是善良之辈,与周边人和睦相处,对外来人士无戒备之心。来自广东化州的家中的租客梁某华、谢某芳通过老人的善良之心,以“参加上海朋友婚礼需要花童”为由,将章子欣从杭州千岛湖青溪村的家中骗走,被带离之后失去联络。最终7月8日凌晨,梁某华、谢某芳在宁波某地自杀身亡,而女孩却被溺水于海水之中。只有这么一个孙女,失去了孩子,她的家人悲恸万分。生不如死。可是后面的路还要继续往前走,唯一的选择是要坚强面对。每每听闻这样因安全意识薄弱而产生的悲剧,总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二、教育问题
在农村,老一辈的人身体抱恙,无精力监管孩子;有的照看几个孩儿心力交瘁;有的又忙于农活维持生计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时代在进步,老一辈的人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认为满足孩子物质、处处迁就孩子,导致孩子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由于精神、道德教育上缺乏引导,容易让他们与社会上一些品德败坏的成人混在一起,这些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不仅加重家庭负担,还会危害社会。由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我国婆媳关系出现的问题尤为严重。我所带班级的一个学生小柳家共三个孩子,爸爸出外打工,奶奶身患残疾,照顾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他妈妈身上。由于奶奶的纵容,她染上了贪玩、撒谎、偷钱等不良行为,更严重的是对老师和家长零钱使用上都是撒谎欺瞒,三天两头问钱买零食,上课偷吃零食等这已经成了习惯性行为。在与她妈妈的交谈中发现家长更多的是无奈。奶奶自认为一两块钱而已,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而在妈妈管教的同时,奶奶总是帮助孙儿,责怪媳妇对孙儿太过严厉,即使被妈妈罚不给吃饭,奶奶就给钱孙儿去买零食吃。这是酿成其孩子染上不良习惯的祸根!
三、心理问题
骄横、心理扭曲、聚众打架、蛮横不讲理,甚至沉迷网络,行为失控等不良行为成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因为一点儿小事便会做出冲动过激的行为,甚至为此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他们在没有父母的庇护下缺乏安全感,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和父母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沟通,自然而然地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情感需要也得不到合理的满足,当今处于信息化时代,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孩子们没有受到太多的引导和管理,加上老人的溺爱纵容,所以一放学回家后除了电视,就是手机。久而久之,大部分留守儿童渐渐沉迷于其中。
这样的长期后果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更有甚者直接辍学外出流浪。刚开始接手新班级时,班上的小欣同学表现得很好,上课积极踊跃,头几天作业按时完成,给我印象不错,自认为她应是个勤学的孩子。可是一个星期没结束,她的本质逐渐暴露出来。开始拖欠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爱发呆,即使老师找他谈话口头应了“嗯”,到头来还是一样没有改变。几天了,我便决定去家访了解情况。到其家中发现,老人煮好了饭菜端在饭桌上,四个孩子一人端一碗饭菜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而一碗饭从我进门到出门这段时间极少动筷,注意力都集中在电视上。当奶奶去关掉电视时,又被他们重新打开。而且四个孩子都是在同一个学校读书,据其他老师的反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经常不完成作业,而且比较内向,不允许别人谈论自己,否则轻则生气,重则出现打架行为。从中得知,其家中一共四个孩子,父母在外地工作,家中只有一个老人照顾孙儿外孙,平时要下地干活,回到家还要洗衣做饭。一天下来,忙得心力交瘁,没有闲暇时间再去顾及四个孩子。试问,一个缺失父母关爱,老人无暇顾及的家庭的情况之下如何能调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来呢?
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家,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所以他们比一般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这些需要我们关心呵护的留守孩子们,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老师通过“以情动情”来培养留守儿童积极情绪,唤起学习的信心。
父母不在家,老师成了留守儿童最关键的教育使者。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因素,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为给留守孩子撑起一片天,老师在学习生活上要优先辅导照顾他们。在教学中,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一方面采取正面疏导,一方面动员班里的优秀生学会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都是真心实意关心、爱护他们。在学校进行实践劳动时,与留守儿童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师生感情,在生活上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如洗衣做饭等。不但使其身心愉悦,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二、老师要多关注留守儿童,与家长、监护人保持联系。
为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老师要经常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情况,提醒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对待孩子要做到公正公平,不能过分宠溺和放任自由,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要求留守儿童多与自己的父母通电话或视频等。督促家长积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承担起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协助学校共同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每周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成长,帮助留守儿童化解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弥补孩子感情上的缺失。这样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真正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来之不易,也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的心理失衡来自于家庭。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必要时,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素质培训,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当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优势,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父母不在身边就要学会坚强勇敢面对,当成是对自己生活的严峻考验,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知道,老师和同学都愿意成为他们心灵上的安慰剂,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只要我们多关注留守儿童,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因为有我们老师一直在背后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托起明天的太阳。